高中阶段,主要注重培养大家的读、写能力(语法),忽视了听、说、译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一直是个难题。首先我们没有说英语的自然环境。课堂教学也只能进行模拟练习,而且每个学生的练习时间有限。要提高英语的口语水平,只能着眼于自己的刻苦训练。
一、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口语水平
一般来说,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内容丰富、言之有物、反应敏捷、连贯性好、语法差错和语用失误较少,就可以算作有较高的口语水平。
二.口语学习的本质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大致分成两大阶段:(1)技能学习(skills-getting);(2)技能的运用(skills-using)。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基础。只有经过两个阶段的训练,才能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自如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
(1)技能学习(skills-getting)
技能学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技能。比如说我们需要征求他人的意见(Unit 5, Book 1),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知道有哪些句式可以用来完成这一功能。例如: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You've got any good ideas?
I need your advice on...
Can you recommend...?
显然,这些句式不是看了就能说得出来。因此有个过程,即把书上的知识记忆到我们的头脑中来。背熟这些句式。这就是所谓的输入。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句子背熟,但该方法枯燥无味,需要极大的毅力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且日后很容易忘记。另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些句子编到一个个的对话中去,以背对话来替代句子。这样虽然背诵的量要大得多,但对话有情景,学起来不会那么机械。记住了,就不容易忘记。
(2)技能运用(skills-using )
模拟运用:当熟记一些基本句式以后,就要想方设法去运用。怎样去运用呢?不可能那么巧,今天刚学过的句式,马上就有 机会用上,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模拟角色训练的方尽量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同一功能。例如刚才所举的四个句型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注意避免两种倾向。有相当一部分英语学习者没有弄清楚这两 个阶段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两个倾向。一 是在技能学习阶段不愿意反复背诵句型和对话,认为这样的训练没有创造性,枯燥 无味。另一种倾向是仅仅满足于技能学习阶段的工作,不去进行技能运用的练习, 他们以为,只要记住就意味着学会了。这 两种倾向都会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口语学习策略
我们将英语口语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凡与口语学习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直接策略,而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间接策略。
(一)、口语学习中的间接策略
1.注意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
要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常渗透在日常交流中的方方面面。了解文化方面的各种差异,可以使我们与外国人沟通起来更自然,更恰当得体。因此学习者在平时应通过书刊、电视或网络等多种渠道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文化方面的知识。
2.利用各种机会练口语
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拓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英语独白的形式。
匈牙利有 名的语言学家罗姆勃认为,用外语独白是个行之 有效的方法。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独白人也没有精神压力,不用担心别人会笑话犯错误。 她在 她在《我是怎样学习外语的 》一书中说:“我特别推崇在四周无人时进行英语独白。你可以运用 自己的想象力,设想各种各样的情景,有声有色 地扮演多种角色。这样你就有了说不完的机会”。
幻灯片11
3.缓解紧张感(Lower Your Anxiety)
在语言的各项技能中,口语技能受到紧张感的影响最为显著。很多学习者往往读也能读懂,听也能听懂,但就是张嘴说话的时候感到异常的压力,紧张得满头大汗,支支吾吾,甚至头脑一片空白,一个词也说不出来。
那么如何缓解这种紧张感呢?在说话之前可以深呼吸几次,让浑身的肌肉都得到放松,这是缓解紧张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自我鼓励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缓解紧张感的方法。很多学习者在与人交流时,第一句总是说“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的英语非常糟糕)。这说明他在张嘴说英语前,已经给了自己一个非常消极的暗示,这种暗示会使学习者笼罩在自卑与胆怯中,难以完成语言任务,如在遇到生词难以表达时,消极地学习者会完全放弃而不是采取迂回的表达继续完成语言任务。相反,如果学习者在完成一项语言任务之前,先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如“I can make myself understood even though my vocabulary is limited ” (即使我的词汇量有限我也能表达清楚我的意思),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学习者会非常放松,即使遇到生僻的单词,他也会积极在脑海里搜寻有限的词汇去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从而完成语言任务。
4.勇于“开口”(Being Bold Enough to Open the Mouth)
由于怕说不好而羞于开口。他们对于犯错误非常恐惧。在练习过程中应适当提高自己对语法错误的容忍程度,养成勇于开口的好习惯。
(二)、口语学习中的直接策略
1.朗读(Reading-aloud)、复述(Retelling)与背诵(Recitation)
(1)朗读
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一方面可以训练发音器官,使肌肉能适应英语发音的需要。其次,经 常朗读有助于语音语调的改进 。
(2)复述
复述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的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先通读一下所选材料,了解了主要内容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的故事情节重新讲述一遍。如果没有学习伙伴听自己复述,可以用录音机把自己复述的故事录下来,然后对照原文检查复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背诵
许多学习者都是从背诵优秀短文走上英语学习成功之路的。背诵不仅可以锻炼发音和语调,更有助于学习者在反复练习中仔细品味语言的用法和修辞的特点,在记忆和模仿中培养语感。这种活动在选材的时候应着重考虑简单短小的散文、诗歌、歌词等。
2.收集和整理习语(Idioms)
有些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听到或看到的句子中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英语习语缺乏了解。所谓习语就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即习惯用语。
英语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俚语等。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其语义并非等同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人们很难从个别词义猜出整个成语的含义。例如,rain cats and dogs (meaning: rain heavily) 倾盆大雨;wear one's heart upon one's sleeve (meaning: show one's feeling plainly) 心直口快。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谚语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因而有广泛的感染力。谚语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比如,有些民族住在沿海一带,靠海为生,他们的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经受风雨、捕鱼捉蟹。象阿拉伯人这样的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羊、马、骆驼和豺狼。尊敬老人的社会就会有颂扬老人足智多谋的谚语。妇女地位不高的社会就有许多轻视、贬低妇女的谚语。人们的经历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尽管中国人和讲英语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英语和汉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谚语却很多。请看下列谚语: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
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则不达。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Birds of a feather fle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最贴近人们生活和最能反映平民要求与社会生活特征的是俚语(slang)。俚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历史悠久,处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和拟人力,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简言之,俚语就是一些比较流行的说法,即使是美英本土的人,都不一定能听得懂。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说的很多非常时尚的词语,比土说 “达人”,表示在某方面挺厉害的那些人,这个就是俚语了。俚语的风格新颖时髦,不落俗套,生动诙谐,表达多样。如严厉批判某人,用to criticize过于平淡,为了别具一格而造出badmouth;消防队员被形象地喻为smoker eater;对男友失约,说stand him up自然要比keep him waiting新颖;解雇某人,用dismiss太过陈旧,就用give him the air。为了赶时髦,俚语经常更新,从而有大量的同义词语出现。 如俚语中“电视”的表达方式就有很多,如telly,the box,idiot box,goggle box,the one eyed monster,个个生动形象。不同的社会群体往往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因此不同的阶层和地区有各自不同的俚语,如大学生俚语(college slang) 中的He is just a booker意为He studies too much; You are out of your tree是说You are out of mind; Watch it! You might rattle the troops.是想告诉你Don’t upset your parents.
3.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
从口头交际的直接角度看,为了促进意义的表达和思想的沟通,学习者有必要了解和使用交际策略。如:
(1).积极回应对方
(2).适当使用补白词
(3). 迂回策略
(4). 回避策略
(5).求助策略
(6).借助形体语言
(7).掌握常规程序套语
(8).提出问题
(1)积极回应对方
与别人谈话时,要不断地对对方的谈话内容作出积极响应,通过使用各种停顿词、答语和感叹词表明你在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交谈的礼貌。例如,可以用“Yeah”,“Good”,“Uhuh”,“How interesting!”表明赞许、同意、附和等;用“Wow”,“My goodness”,“Really?”,“How strange!”等表示惊讶或难以理解;用“Pardon?”“What did you say?”请示对方重复;用“You mean…?”,“So you are saying that…?”,“If I’ve understood correctly,…”等确认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对方的意图。有效的响应不仅使交谈显得十分自然,而且能使交谈双方得到进一步沟通,进而实现交际意图。
(2)适当使用补白词
补白词(hesitation filler)是日常对话中常见的交际策略之一,说话人为了延长思考时间,往往在话语间插入诸如,“um”、“well”、“you know”、“let’s see”等补白词。
(3)迂回策略
迂回,就是拐弯抹角想方设法把想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是出于某种特别的目的,而是由于遇到交际障碍,找不到恰当词语、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想不起某个句型而采取的灵活应对手段。
迂回表达有两种主要方式:释义和使用同义词/近义词。(1)解释词的意思,即释义法。当你不知道英语中相对应的单词,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同样的意思。比如,在表达“我看到他们从车库出来”的时候,突然想不起garage这个词,于是可以换种说法“We saw them get out of the …….the room where you keep the car”来解释。(2)使用同义词/近义词。英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很多,这就给说话人很多选择的余地。
(4)回避策略
会话中我们有时因对某个词语或结构没有把握而改用简单或更熟悉的词语或结构。比如有的学习者对关系从句的使用把握不好,就可能回避使用它,而改用两个简单句。他不说That’s the building where I live.而说That’s my building; I live there.这种由于对个别词句把握不大、为了避免错误或误解而采取的回避性策略,称对被动性回避策略。
主动性回避策略:在交际时(通常是语言能力较强的一方)担心对方听不懂而有意使用简单句或简单的词。
(5)求助策略
遇到交际障碍时,我们有几种选择,要么迂回表达,要么避而不谈。当自己无法表达而又非说不可时,还可以向对方求助,这就是求助策略。
I’m sorry. I didn’t understand. Could you repeat that,please?
Could you say that again, please — more slowly?
Could you explain this to me?
Could you help with my pronunciation, please? How should I pronounce this word?
What’s the word for…?
What’s the name of…?
I can’t remember the word for …..
(6)借助形体语言
表情、动作、手势、姿态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因此成功的口头交际者往往善于借助形体语言传递感情、表明态度,弥补语言使用上的不足。
Gabor归纳了利用形体语言进行交谈的S-O-F-T-E-N技巧,即微笑(smile),开放式的站立姿势(open posture),身体微微前倾(forward lean),接触(touch),目光交流(eye-contact),点头(nod)。
(7)掌握常规程序套语
英语国家的人士在交谈的开始与结束时都遵守大致相似的表达习惯,因此熟悉一些较为固定的程序性套语有助于自然导入话题或及时结束交谈.例如,在和熟人见面问候或开始交谈时,先说话的一方要引起另一方的注意,往往使用这样的套语表示要与人说话的意图,比如:
Hello/Hi/Hey!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
例如和陌生人开始攀谈,可使用:
Excuse me.
How do you do?
A very nice day,isn't it?
谈话进行中想打断别人, 常用下列固定表达式。
Excuse me
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结束语时常用well, ok, so.等暗示某一话题己接近尾声。其他结束对话的套语如:
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 Bye-bye.
Hope so. See you later.
Take care of yourself. Good-bye.
Bye, see you on Sunday night.
(8)提出问题
在交谈过程中提出恰当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恰当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提问者获得所需信息,而且能够使对方很快融入到对话中去。提问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封闭式,一种是开放式。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能够用“Yes”或“No”回答的问题, 例如“Do you like living in China?”。封闭式问题主要用来询问一些特定信息。而开放式问题则能够鼓励对方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你可以向对方询问“Why do you enjoy living in China?”或者“How do you feel about studying in this university?”。开放式的问题更能够充分调动对话者的积极性,使对话自然而顺畅地进行下去。
总之,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要持之以恒的大胆练习。如果能在英语学习中始终坚持这样做, 我们的语言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 那么应付日常事物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从而最终达到“ 自然、地道” 的英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