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了豌豆,儿子和姥姥一起把豆扒了出来。今早姥姥做了豌豆胡萝卜丁,姥姥做完尝了一个豆说:豆有皮啊,然后将皮吐出来扔了,因为姥姥牙不太好。等到吃饭时,让儿子吃豆,以前儿子很喜欢吃煮黄豆,按理说这个豆也应该喜欢才对,可是儿子说:我不吃豆,豆有皮。姥姥说的话他都记到心里去了,可见孩子的好多生活习惯都是受大人和家庭习惯影响的。
就像过年在婆婆家,无论是热菜、凉菜还是咸菜,势必是要用辣椒来调味的,那里的孩子无论大孩小孩也都很能吃辣的,买的小食品也都是带些辣味的。老公弟弟家的孩子刚刚一岁零四个月,那吃辣的更是不在话下,家里做的菜不管多辣抓起来就往嘴里放,就连生小葱她都能拿在手上一口一口的嚼着吃,这点倒有点像俺们东北人了,看得我是目瞪口呆,佩服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儿子呢?从出生到现在一口辣的都没吃过,而且我们做菜也尽量清淡,毕竟还是小孩子,吃的口味太重怕影响发育。奶奶家的饮食则完全不同,儿子不习惯,呆了二十多天基本上没吃多少菜,即使奶奶特意为他做些不辣的菜,小家伙也是已经先入为主了,毫不领情,就连以前在家时特别爱吃的土豆、藕都不吃了,连尝都不肯尝,让奶奶好生难过。有一次奶奶做了菠菜鸡蛋汤,看起来很有食欲,而且奶奶的厨艺也确实很好,给儿子盛了一碗,结果人家刚喝一口,就说辣,奶奶“委屈”地说:我没放辣椒啊。我突然想起来,奶奶家做菜喜欢放胡椒粉之类的调味,这在我们家也没放过,他所说的辣味原来是调料的味道,吃一口又不吃了。直到回家,儿子也没太适应奶奶家的饮食。
去奶奶家前,儿子的饮食虽然不太好,但也说得过去,在奶奶家呆的那二十多天着实让我们担心。回来后,没想到食欲变得比以前好了,可能是知道食物来之不易了吧,这让我们多少有些欣慰。而且回来后的天气也变得比之前暖和了,儿子在外面玩的时间也多了,消耗的能量也大了,饭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我们看在眼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尤其是姥姥,做饭的热情也高了,每天翻着花样的做好吃的,和过年之前比,像变了个人似的。所以,儿子啊,咱家以后的伙食质量就要看你的了!
http://s5/mw690/b899998dtd9e570de68a4&690
出去玩的路上,妈妈说:站那我给你照张相。终于看到点绿色了,不知身后的银杏啥时能发芽?
http://s2/mw690/b899998dtd9e57426f881&690
鲫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可口,益气健脾,营养价值很高哦。玩累了回来,吃炖大餐补充补充能量吧,现在我胃口好着呢。好在儿子没有受我孕期不爱吃鱼的影响,吃得香着呢。偶尔有没被挑干净的鱼刺小家伙都能给吐出来,这点可是比你妈强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