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不独特无以立足

2023-12-22 10:31:05

【精品留痕】老五先生平尺精品4件

【一站流转】朱青松,山东德州人,上世纪“60后”,网名“镂月裁云轩”“十万莲花堂”“竹韵斋”等,网络版日记体杂说《想哪儿说哪儿》独立撰稿人。微信号13645347890 抖音号25230860933

【相关一二】书画收藏依然冷着。看不懂几处“大拍”量的大和价的高。当然心中雀跃,想起那句著名的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别怪原来那些“天价作者”的断崖式降价,也别怪一直咬牙守价的店家卖价悄悄有了松动,因为都得想法过日子,除非已经作古的名家。

  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在冰天雪地冷得浑身战栗牙齿打架的当口儿,收藏依然值得做,必须做,而且尽力朝大处做,这是马克思发现的规律。

  还有一点认识:持续走高、疯癫的市场,需要来一次较长时间、足够强度的寒潮冲击,只有这样,水才会清,心才能静,不然就更麻烦。

  我做了几年“弄潮儿”,好在还不疯狂,至少没到不顾一切追逐“超额利润”的地步,“捂”住的作品不少,我以为“捂”得其所。

  从“捂”得其所的角度,有时我很为老五等书画家拍案,市场都冷到大雪封门冰冻三尺了,老五们的精品一旦拿出,仍然那么被热捧!

  琢磨老五们这“冷中热”的市场表现,我的解读反反复复逐步深入,定格在“独特”二字。中国的艺术家太多,不独特,绝对不能立足。

   2023-12-18 22:48:27 于镂月裁云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