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b88bc00eg7c2f212b9599&690
世界名著《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大仲马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玛格丽特是其中的女主角,也许有同名的女王,王后,但是千百年之后,女王也好,王后也好,都被人忘记,唯有艺术方永恒。
第一次读小仲马的《茶花女》,是在中学时期。依稀记得,那是一本不怎么厚的淡绿色简本。在学校附近的旧书摊上看到,就买了偷偷装进书包里。不敢让父母知道,只有父母不在家,或晚上睡觉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那时候走马观花地读了几遍,影响最深的就是玛格丽特披着开司米大披肩,穿着淡雅的长裙,坐在一辆由两匹栗色骏马驾着的蓝色四轮轿式小马车上,俨然一位纯洁无暇的天使。
再次读这本名著,深深为作家精湛的文笔折服。“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
无疑,玛格丽特是风致韵绝的。再加上她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脸上呈现出处女般的神态,甚至还带着稚气的特征。这样的美女,真是我见犹怜,又怎能不让男人心动?但是,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只是唾涎她的美色。除此之外,玛格丽特不过如一只烫手山芋,令人避之不及,更没有人会真正爱她。美丽,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悲哀。
只有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爱是纯粹的。每次见到玛格丽特,他都会莫名其妙地脸色泛白,心头狂跳。而且,如果有人对他说:“花上十个路易,您就可以做她的情夫。”他不但会拒绝,而且会痛哭一场,就像一个孩子在醒来时发现夜里梦见的宫殿城堡化为乌有一样。就像所有纯真的少男少女一般,阿尔芒心中的爱情是多么纯洁,多么天真无邪啊!
但是,玛格丽特明白自己和阿尔芒的身份差距,心里早已对爱情不抱幻想。所以,她故意捉弄阿尔芒,拒绝他的爱意。和所有春心萌动的男孩一样,阿尔芒是执着的。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但是纯粹的爱情面前,总逃不脱世俗的牵绊,和现实的刁难。以干女儿的名义将玛格丽特留在身边的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阿尔芒的父亲为了让他们断绝来往,故意欺骗玛格丽特说,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玛格丽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而阿尔芒对她的种种误会和报复,更是摧毁了玛格丽特最后的希望。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临死前,她没有盼到自己最心爱的人,有的只是带着借据,逼她还债的债主。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眼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那无声的眼泪,除了是对尘世的绝望,还有一种来自心灵的解脱。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唯一的好心人也就是玛格丽特的邻居朱莉,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尔芒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她说:“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最后,得知真相的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全书读完,让人不禁唏嘘。无疑,玛格丽特的命运是可悲的。她终究没有逃开宿命的安排,从坐上那辆敞篷马车往返于男爵家与烟花地时,就注定了这是一条不归路。然而,她也是幸运的。她得到了一份与其心灵相匹配的爱情。在阿尔芒心里,她永远是纯洁无瑕的白茶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