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搬走了我们体内的钙

(2015-04-09 08:31:39)
标签:

健康

钙在我们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变化

人体骨骼组织由骨细胞(约占3%),和钙化的骨基质(97%)组成,骨基质中65%为矿物质,这些占骨重三分之二矿物质决定骨的硬度,这其中钙有占到39.9%。骨骼通过成骨作用即新骨不断生成和溶骨作用即旧骨不断吸收,使其各种组分与血液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一过程成为骨的重建。一岁以前婴儿每年钙转换率100%,以后逐渐降低为50%,即每两年骨钙可更新一次,儿童阶段转换率为每年10%,进入成年后,健康的成年人骨吸收与形成维持平衡,每年转换率为5%,四十岁后骨形成明显减弱,转换率降至每年0.7%。人在二十岁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其后十余年骨质继续增加,约在35-40岁左右,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峰值骨度)。此后骨质逐渐丢失。特别是妇女绝经后,骨质丢失速度加快,骨度(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甚至压缩变形,以至于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就会造成骨折,即为骨质疏松症。

钙调节系统的作用:负责血钙平衡调控系统激素主要由3种激素组成:(1)甲状旁腺素;(2)降钙素;(3)1.25二羟基维生素D3;(1)甲状旁腺素的主要功能是,当人体摄入和吸收的钙不足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使骨钙释放入血液,升高血钙,以维持正常血钙浓度,再通过激活破骨细胞使骨重吸收入血;从而使各组织和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同时它能够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的排出;(2)降钙素的主要功能是;当血液中摄入和吸收的钙多于人体所需要的量时,降钙素分泌增加,多余的钙就会被贮存于骨骼,以避免血钙过度升高。(3)1.25二羟基维生素D3;活性维生素D3对于骨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促使旧骨回收入血,另一方面促进新骨钙化。以上三种激素他们相互调节,始终保持血钙的动态的平衡。

钙在人体内维持着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分布在体液中的钙,虽然还不到体内总钙的1%,但在机体内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参与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介导和调节肌肉以及细胞内微丝、微管的收缩,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参与调节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调节和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与细胞的吞食、分泌、分裂等活动密切相关,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必需的凝血因子等。

钙的消化吸收以及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在我们所吃的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钙通常由复合物中游离出来,成为一种可溶性离子化状态,才能被人体吸收,在吸收过程中需要结合蛋白质、1.25二羟基维生素D3作为调节剂。影响钙吸收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体因素;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钙的吸收情况不同,婴儿时期需要量大,吸收率高达60%,儿童期为45%,成年人20%左右。钙的吸收率随着年岁的增高而递减。(二)是膳食因素影响钙的吸收,后面会讲到。

在维持人体内正常钙平衡中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补钙还是缺钙:在补钙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有些人连服钙剂几年还是缺钙,在检查骨密度时医生还是说骨质疏松。这是为什么?对这一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补钙剂量偏小按专家推荐;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钙元素摄入量要达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国生产的钙制剂,部分厂家按照钙盐(碳酸钙)量标明剂量,而钙盐量与钙(钙元素)含量相差很大。如1克碳酸钙在人体内通过转换,除去二氧化碳和氧得到钙元素0.4克,如乳酸钙每8克只含钙元素1克。如有的厂家在原料中注明碳酸钙,成分为每片含钙300毫克,这300毫克是的碳酸钙还是钙元素(纯钙),值得玩味,而我们补钙必须按钙元素含量多少来补。也就是说如饮食补钙达每天600毫克的话,另需通过补充剂补充600毫克钙元素,补充剂中的钙(碳酸钙)需折算成钙元素量才能达到补钙的的效果,才能满足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需要。补充其他钙剂的原则也是一样的,就是要根据厂家标明的钙元素含量,而不是钙盐(碳酸钙)含量。如果按600毫克碳酸钙的量来补,当然起不到补钙的效果。造成了既耽误病情又多花钱。

钙磷比例不当;钙磷比例失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钙磷比例是2∶1。钙磷比例不合适,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这样造成食物中过多的磷,最终造成磷吸收过多而影响钙的吸收。反过来如果磷的缺乏,会导致骨量减少。老年人由于摄入减少,加之对鱼、肝、肉、蛋等含磷丰富的食物,摄入不足,尽管补充了足够的钙,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磷,钙沉积并无明显增加。鲜牛奶被推为补钙首选,就是因为牛奶中钙磷比例适当,能达到钙、磷双补的作用,还含有维生素D3、维生素A、优质蛋白等协同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

食物成分不当会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在补钙的同时,摄入过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吃这些菜时先放进锅里焯水可减少草酸、植酸、鞣酸的含量。含脂肪酸食物(动物性脂肪),会和钙相结合而减少钙的吸收。此外,过多摄入一些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鱼、海产品、瘦猪肉等),在肠道消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肠道酸度降低,并与钙形成不易吸收的钙盐,也可减少钙的吸收。前些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盐的过多摄入会使钙通过尿液大量排出体外,过量的摄入盐会使钙每日多排出300毫克,反过来说少吃盐就等于补钙,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所以在补钙的同时,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减少钙的丢失。尽量做到膳食平衡。

在补钙的同时别忘了补充镁: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时,是最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
激素的影响: 有多种激素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维生D3。老年人的活性维生素D3水平偏低,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补钙的同时需补充活性维生素D3。其他促进肠钙吸收的激素还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妇女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钙吸收减少,补充雌激素后可使钙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补充雌激素,宜在绝经后尽早开始,至少坚持至75岁。其他激素也可适量补充,以增加补钙效果。当然,补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补充雌激素不当会给患者带来相关的疾病造成得不偿失,补充雌激素最好选用天然保健食品为宜。
户外运动对钙的吸收也很重要:户外运动减少,活动过少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坚持户外运动,每天接受阳光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与皮层下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维生素D3,阳光照射是人体活性维生素D3的主要来源。在我国南方人较北方人骨含量高,这是由于南方较北方接受的阳光照射充足的缘故。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对钙的补充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到膳食平衡。进入中年后在钙转换率和吸收都快速降低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血钙长期不足而过多消耗骨钙引发钙搬家,最终患上骨质疏松症,中年人应每年都坚持体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补钙。笔者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具价值的投资应算对健康的投资,但由于往往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最简单、最平凡、最需要坚守,往往也是让人最不在意的,但是一旦失去健康,健康的生活将变成我们人生最美好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