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旭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2018-11-30 17:21:29)分类: 2018学年名教师工作室资料 |
肖天旭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一、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团的带领下,本工作室将遵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以专业特色的打造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引领为抓手,以导师咨询引领为保障,在专业思想、学科素养、研究视野、教学风格等方面有快速提升。
二、工作室研究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小学名师工作室章程制定的工作目标,努力传播并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持刻苦钻研业务并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网络构建为辐射载体、人才培养为重要目标,通过区域联合研讨共同体、在教研室指导下,工作室联盟活动中,促进工作室成员在培养周期内获得专业发展加速度。培养造就出校级、区级、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理念:让优秀教师领跑,让全体教师优秀。
定位: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方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先进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三、工作内容:
1、课题促进
工作室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区级以上课题,或者参与的研究;项目研修为工作室成员发展成功导航!通过周期内的系列化专题研究,探寻教学新思路,探求核心素养框架下的语文改革新模式。
2、课程推进
依托教材,开设校与校之间的公开课交流活动,围绕“研讲评一体化,根据优质高效课堂”,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说课示范,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三年期间,每位学员要完成1节课以上的研究课。每个成员要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专题研究的公开展示。这既是对自身的提炼和展示,也是培养对象间的彼此分享和碰撞,更是对地域学科的引领和推进。
3、总结提升
工作室成员要不断思考,及时总结,要撰写教学随笔,提高教研能力,参与教科研活动,并尽快成长为学科新秀,教学能手。 三年内力争至少在带有刊号的刊物发表研究专题论文1篇。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考评完善
各学员做到学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记载,学年结束有小结。认真完成教师手册,包括教学计划、读书笔记、教学论文、课题与教改研究、教学设计,教学PPT,要做到随时收藏保存,相关活动宣传内容可以 及时做成美篇传上网络保存。
四、实施措施
在专业方向的确定和个性风格的打造上请工作室顾问专家指导进行把关,并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为我们把脉、导航。特别是能借助于专家指导团的影响力,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一些高级别的研讨,与顶尖的学科专家对话。
2、自主研修
每位研究人员做到:每个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书籍;每学年制一节精品课例(本人或指导青年教师),并提交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教学反思、点评,或每年作一场专题讲座,提交电子文稿和PPT;主持或参加区级或区级以上至少一项课题研究;三年有一篇论文或教学随笔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或获奖。
立足网络研修的引导、记录、督导工作,及时公布本工作室活动信息和相关的活动流程安排。并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功能,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每个工作室成员每年策划一次话题讨论,利用博客跟帖或QQ群的方式进行网络式研讨或现场研讨,形成系列主题,打造小学教师研修资源库。
五、具体工作规划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组建分工、学习提高阶段;
第二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入指导、研究、培训、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总结评价、成果展示阶段。
【附表一】广州市肖天旭名师工作室成员
主持人:
学术导师:
高晓玲
刘江明
谢王祥
工作室成员:
蔡洋洋:
王荣斌:
成惠芬:
秦欢:
马少君:
黄春兰:
冯嘉媛:
王运:
葛芳: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张玲: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郑晓微: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网络学员:
钟少霞
成员分工:财务:郑晓微
【附表二】2018—2019学年度工作室上学期活动安排
9月:
1、成立工作室
2、招募工作室成员
3、聘任技术导师
10月:
1、讨论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
2、个人制定三年规划
3、诊断个人规划
11月:
工作室
第一次校际交流活动。(另出方案)
12月:
第二次校际交流活动。(另出方案)
一、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团的带领下,本工作室将遵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以专业特色的打造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引领为抓手,以导师咨询引领为保障,在专业思想、学科素养、研究视野、教学风格等方面有快速提升。
二、工作室研究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小学名师工作室章程制定的工作目标,努力传播并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持刻苦钻研业务并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网络构建为辐射载体、人才培养为重要目标,通过区域联合研讨共同体、在教研室指导下,工作室联盟活动中,促进工作室成员在培养周期内获得专业发展加速度。培养造就出校级、区级、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理念:让优秀教师领跑,让全体教师优秀。
定位: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方略,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先进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
三、工作内容:
1、课题促进
工作室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区级以上课题,或者参与的研究;项目研修为工作室成员发展成功导航!通过周期内的系列化专题研究,探寻教学新思路,探求核心素养框架下的语文改革新模式。
2、课程推进
依托教材,开设校与校之间的公开课交流活动,围绕“研讲评一体化,根据优质高效课堂”,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说课示范,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三年期间,每位学员要完成1节课以上的研究课。每个成员要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专题研究的公开展示。这既是对自身的提炼和展示,也是培养对象间的彼此分享和碰撞,更是对地域学科的引领和推进。
3、总结提升
工作室成员要不断思考,及时总结,要撰写教学随笔,提高教研能力,参与教科研活动,并尽快成长为学科新秀,教学能手。 三年内力争至少在带有刊号的刊物发表研究专题论文1篇。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考评完善
各学员做到学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记载,学年结束有小结。认真完成教师手册,包括教学计划、读书笔记、教学论文、课题与教改研究、教学设计,教学PPT,要做到随时收藏保存,相关活动宣传内容可以 及时做成美篇传上网络保存。
四、实施措施
在专业方向的确定和个性风格的打造上请工作室顾问专家指导进行把关,并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为我们把脉、导航。特别是能借助于专家指导团的影响力,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一些高级别的研讨,与顶尖的学科专家对话。
2、自主研修
每位研究人员做到:每个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书籍;每学年制一节精品课例(本人或指导青年教师),并提交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教学反思、点评,或每年作一场专题讲座,提交电子文稿和PPT;主持或参加区级或区级以上至少一项课题研究;三年有一篇论文或教学随笔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交流或获奖。
立足网络研修的引导、记录、督导工作,及时公布本工作室活动信息和相关的活动流程安排。并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功能,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每个工作室成员每年策划一次话题讨论,利用博客跟帖或QQ群的方式进行网络式研讨或现场研讨,形成系列主题,打造小学教师研修资源库。
五、具体工作规划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2月)组建分工、学习提高阶段;
第二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入指导、研究、培训、活动阶段;
第三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总结评价、成果展示阶段。
【附表一】广州市肖天旭名师工作室成员
主持人:
学术导师:
高晓玲
刘江明
谢王祥
工作室成员:
蔡洋洋:
王荣斌:
成惠芬:
秦欢:
马少君:
黄春兰:
冯嘉媛:
王运:
葛芳: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张玲: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郑晓微: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网络学员:
钟少霞
成员分工:财务:郑晓微
【附表二】2018—2019学年度工作室上学期活动安排
9月:
1、成立工作室
2、招募工作室成员
3、聘任技术导师
10月:
1、讨论制定工作室工作计划
2、个人制定三年规划
3、诊断个人规划
11月:
工作室
第一次校际交流活动。(另出方案)
12月:
第二次校际交流活动。(另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