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绘本------《巴夭人的孩子》
文/图
茹鸽
巴夭,又译巴瑶,出自印尼语
Bajau,是“海上之民”的意思。巴夭人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因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珊瑚礁三角区,漂泊海上,又有人把他们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
“我们是巴夭人的孩子。我们是漂浮在海上的游牧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蓝色的珊瑚海上。有人说我们住的地方太美,美得像天堂。我不知道什么叫天堂,我只知道我生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家。”
他们住在用红树林的树干和棕榈树的树叶,搭起来的水上屋里。
和小朋友共读了这么几年的绘本,对于彭懿可以说喜欢至极。小萌能把彭懿翻译的那些绘本都说出来,对于那本幻想小说版的绘本《妖怪山》更是读了不知多少遍。之前,有一次去听彭懿老师的讲座,他谈到这本书的创作,当时书还没有出版,但已经是非常期待了。题材、创作的方式都决对值得我们期待-------摄影原创图画书。
我们知道,摄影和绘画都是艺术,但二者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摄影讲究的是减的原则,在一个画面中聚焦于最能表现主题的某个人物或场景,而绘画则相反,在一个画面中可以表达多个场景。用导读中的话说就是:“摄影,是对历史连续性的中断,是从川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抓取静止的一瞬。而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来共同讲熟包含了时间流动的故事。”用不连续的摄影来讲流动的故事,这可能吗?
拿到这本绘本后,和孩子一起共读,发现借助于摄影,一样能表现图画书所要传递给孩子的各种视觉和情感体验。
首先,故事开篇,“我、我们,我们是巴夭人的孩子”几幅天真的孩童画面,把镜头拉尽,开始以孩子的角度给孩子
们讲故事
接着叙事故事推进,“爷爷说,我们是漂浮在海上的游牧民,”开始讲述巴夭人的孩子,去了解他们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感受她们的快乐、艰辛,最后,故事临近结束,“奶奶说,等我们再长大一点,就会跟爸爸一起去打鱼,”首尾回环,也正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我们是海上的游牧民,终其一生都在海上生活,无论快乐、贫穷
故事中,作者运用几个单一的场景来表现一个主题,比如母亲的辛劳
贫穷但快乐的孩子们
这一幅幅摄影作品,像一部纸上电影,带着我们去到马来西亚的仙本那,去感受巴夭人的生活,孩子们或者能从书中看到与自己不一样的孩子们奔跑、跳水、游戏、在静谧的阳光下享受美好的时光,而作为成年人,或者能从中感受到宁静美好的时光之下,他们生活的艰辛。好了,不管怎样,图画书的多样性,恰恰就在这,给阅读者以不同的思考和视觉体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