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在每个人心中是什么样的,可能每一个离开故土或者在故土生活的人对家乡都有一份特别的情感吧!无论你的家乡是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或许这就是乡情吧!家乡或许就是田间的花香、或许就是潺潺的溪流,或许就是。。。。。
描绘家乡的绘本有很多,比如《荷花镇的早市》、《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我的家乡》,但这次我跟萌萌读的这本《求雨》确是我们最喜欢的一本描绘家乡的绘本,
http://s11/mw690/b86d28d8gdcb84498ecea&690
一本描绘我们自己的家乡昆明的绘本。《求雨》这本绘本,以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为素材,配以淡淡的水墨画,一本非常质朴的中国原创绘本。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本绘本并非一本描绘家乡美丽景色的绘本。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昆明某个小村庄里,那时的天很蓝,人也懂得仰望,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天光。那时候,人们依赖土地,爱土地,将一切朴素的愿望种在土地里,种在土地里的秧苗似乎懂得人的愿望。人们渴望风调雨顺,渴望雨,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故事里田地干旱了,种不下秧苗,所以要求雨。求雨必须真诚,故事以孩子望儿领着头戴柳条帽、手执小锣小鼓的队伍,唱着童瑶,向老天求雨不断推进故事。
http://s4/mw690/b86d28d8gdcb90393f8b3&690
画面色彩感丰富,
http://s13/mw690/b86d28d8gdcb915d76a7c&690
这本书是一本相当应景的书,
对于书中所描绘的画面:立春时节人们的插秧苗、蓝的要命的天空、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没有雨水人们挨饿的画面,对于城市中生活的孩子来说是不了解的,甚至于可能在高速生活的城市中,书上所描绘的那一幅幅非常美丽的乡间地头劳作的画面,现在的孩子也不可能有机会看到。比如开篇的第一句话::“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经来了,三天两头地下着。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气是潮湿的。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草长得很旺盛。各种菌子都出来了,青头菌、鸡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块土地都显得很膏腴,很细腻。积蓄着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着云影。人们戴着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进稀软的泥里。。。。”一读起来真的就想起儿时我生活的昆明真是这个样子的,美丽的城市因为水的滋养,空气丰润,景色秀美,真真不负春城的美誉。这曾经美丽的家乡画面,有时候想想孩子们真是没有福气,看不到,但起吗我们一起读的这本书给了她这样的机会,有机会在画中看看她的家乡曾经的美丽。
http://s13/mw690/b86d28d8gdcb925c34f7c&690
这本绘本打动我们的还有一点,画面描绘的是四十年代昆明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景,画面以写实的画风为主,非常真实的勾画出当时的纯朴民风和质朴的精神世界,当然可能孩子还小理解不了,但是我总觉得能欣赏这样一幅幅纯朴的民风画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很好的陶治。
http://s10/mw690/b86d28d8gdcb94d0094a9&690
现在,人与土地越来越疏离,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无节制的开发、破坏,我们的家乡昆明也正像画面中所画一样,曾经的碧水蓝天、早长莺飞、绿林掩映都正一点点消失。好几年干旱,这就是人们无节制开发产生的后果。在这样一个季节,给孩子读一读这样一本绘本,也算是应应景,虽然有很多很大的道理,我不指往能通过一本绘本讲给她,但是能欣赏一幅幅美景画面,欣赏美、才是懂得珍惜生存的空间、懂得保护大自然的开始!同时汪曾祺的散文,文字也非常美,诗一般,读一读,让孩子在喧嚣和紧张的生活中,有一片宁静、闲适的精神享受!
http://s13/mw690/b86d28d8gdcb94e2ef9f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