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有效复习策略
(2017-09-23 20:57: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工作 |
初三结业考试即将来临,在地理学科备考方面,学生面临着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等难题。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通过三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地理基础,学会用地理思维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让他们带着自信走进考场。如何让学生有效率、保质量地进行复习,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有部分学生陷入学习“倦怠期”,上课不愿听讲,也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有步骤的学习,还有些学生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倾向。这些“学困生”就像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一个个挑战,我们希望他们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愉快轻松地学习。我想“学困生”也好,“学霸”也罢,只要我们能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很轻松地、也很愿意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如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以设疑“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学习的兴趣也有了,知识点也记住了。
二、注重知识的梳理与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记图的能力
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竞争较为激烈。我们教师需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要注重基础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按照《中考考试说明》,依据教材,全面梳理,找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和缺漏点,把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初中四本书的考点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图题在中考题型中所占比例也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记图的能力。1,读图要求学生能看懂图像,地图所表达的信息是通过其三要素来体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则是靠其坐标来表示意义;看图要按一定地顺序进行,如,看区域位置图,就应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来进行判断。2,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所反映的各个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与其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间有关联的。3,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记忆训练。如:长江干流形似“v+w”,黄河像“几”字,广东像“大象的鼻子”,黑龙江像“鹅”,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等等,同时要训练学生能空白地理底图上熟练地填上相关地理信息。
三、培养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