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大风4

(2022-05-14 16:01:49)
标签:

旅游

文化

情感

分类: 恋之风景

大哉!孔子——为往圣继绝学

 

曲阜,这座小小的城市,却有着巨大的能量,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在此,这里是炎帝、商殷故国、鲁国的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的文明历史。孔子生于斯,长于斯,祖上是殷商的后代,贵族出身的他,当时已没落,幼时孤寒,自言少时多鄙事,他身处东周那个礼仪开始崩溃时代的,目睹了当时的社会乱象,从小又经历着生活的艰辛,便萌发了改造社会的宏大理想,他好学博闻,主张仁礼,试图恢复君王的权力,以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秩序,14年周游列国,宣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期待用自己的方法改变社会,但在那个大变革时代,他的治世方略难以实现,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目光投入远远的将来,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后后回到鲁国,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广收弟子,传授“六世”(礼、乐、射、御、书、数),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对古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知天地之化育,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他创立的“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内核。

在前往孔庙的途中,我的内心有些莫名的激动,拜谒的圣庙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沿途时不时可见,高高的杨树上挂着大大的鸟窝,前所未见过的大,惊异而愉悦,我期盼已久的朝圣之旅即将抵达。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可见孔子在生时已名动中华,后来的朝代愈加推崇,历代王朝不断追谥加封,封公,封爵,封王,称尼父,称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样的尊封无以复加,为了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千百年来,孔庙屡毁屡建,现在的庙宇是个有着100多座殿堂的建筑群,是明清时形成的,其规模和建筑规格与帝王等同,这个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建筑在人类文化史中可谓绝无仅有。

导游在接待我们时就笑着说:欢迎回家。他看起来有些羞涩,其实,这一点也不牵强。是啊,两千多年来,华夏儿女竞相来此寻踪凭吊,寻觅我们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就像飞鸟归巢,人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房子而流浪无所,而是心灵的漂泊无依,念念斯人斯文斯魂在兹,焉能不寻寻觅觅?

走过神道,只见古柏苍劲,高高的古墙给人以崇高和庄严感,这是通神之道,心灵不由自主地肃静庄严。“万仞宫墙”是乾隆帝的御笔,寓意来自于孔子的弟子子贡,比喻老师的学问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走进孔庙,“金声玉振”赫然挂在牌坊上,只见其字,却感受到犹如声若洪钟,孔子的话语穿越几千年,震动我的耳膜,虽然先师常常是温和的,但他的至理却穿透我,洞彻心扉。

沿着中轴线向纵深走去,经过几道门和坊,跨过几座桥,就会感觉到进入悠远古朴的全新境界,孔庙是仿皇宫建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金碧交辉,气势雄伟,门、坊、殿、阁的名称无不彰显儒家思想,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走过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最后来到大成门,这是进入孔庙的核心部分,“大成门”是康熙的御笔,盛赞孔子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再往前,就是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始建于11世纪,殿宇气势不凡,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据说乾隆帝来曲阜朝孔时,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因为超过了金銮殿,怕皇帝不高兴,加以责怪。

大成殿里祭有五大圣人十二先哲,至圣孔子,位立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据《周礼》,这是天子之冕,他手持震圭,威严肃穆,使人肃然起敬,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西还有子贡、子路等十一位弟子和朱熹,朱熹因四书五经解释得好,是宋代理学大师,也位列其中,他们都作为先哲配享孔庙,殿内有“生民未有”、 “万世师表” “斯文在兹”的匾,前者是孟子语,“万世师表”是康熙所题,“斯文在兹”则是光绪帝所写。

皇帝不仅题匾,还立碑来直接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大成门前的十三碑亭便是皇帝们所立,康熙帝所立的碑,是从北京房山采来的石头,据计算,这石头有13万多斤重,经大运河,从济宁沿途泼水冻了,在冰上滑过来的,有时一天只走卧牛之地,康熙就是要从帝都运来石头,以示对孔子的重视和诚意,而另一块碑则直接在碑文中表达了至高至上的尊崇,那就是成化碑,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说“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看到这样的话,淋漓畅快,我出了一口长气,仿佛比日月长空还长。

立在大殿前,瞻仰着孔子的塑像,现在所见的孔子像都是颔首,谦善,与佛祖肖似,在这供奉的大殿里,更显出接受众生顶礼膜拜的庄严,万世师表,斯文在兹,两千多年的尊崇,孔子已经变成了人间圣人,变成了华夏民族心中的神。

中华民族信奉的神就是圣人,所持的宗教是人宗教,比神宗教更理性,更平和,更接近人性。虽然庙堂里先师看起来庄严,当我看着先师手植桧,是那么的亲切,仿佛都可看见先师把锄弯腰的身影,看到设立的杏坛,脑海里浮现先师在杏树下讲课的情景,看着香炉里的一缕缕香烟,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升起,先师在此创办第一所私人学校,开平民教育之先河,从《论语》的对话里可知,那么祥和生动,循循善诱,威严却从不随意发脾气,是那么的平等和蔼,当我们总是羡慕美国的开放式教育时,是否想到了先师教育的场景呢?

尊孔如尊天,这些建筑便是对他无尚的表达:孔庙,和北京的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大成殿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为东方三大殿;孔庙的碑林和昭陵碑林、西安碑林为三大碑林,从这些罗列中,可见一斑,而孔庙和这些皇家帝王的建筑并列,还是不足以表达对他的崇敬。

慢慢地往回走,看着这些青色古老的建筑,沉浸在这一份悠远里,再三回首,一步三叹,这是最高的庙宇,我心里不由感叹:大哉!孔子。

“大人”是孔子对弟子一再强调的,要做大胸怀大器度的君子,胸怀天下,修身、齐家、平天下,他也将自己炼成了一个后世景仰的文化巨人,成为华夏民族的护佑。

为往圣继绝学,是孔子的理想和实践,而他所创造的理论和文化更是我们应该承继的绝学,儒家理论博大精深,孔子推崇积极经世,历代的有志之士为了改变社会,孜孜以求,追随到中华文化的源头,追随孔圣人,在他身后不久,就有一位堂堂的中华伟丈夫,将他的儒家学说推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两者合璧,成为后世景仰的孔孟学说,成为后人效行的孔孟之道,在以后的朝代中,相继又出现了无数的追随者,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清代的曾国藩……不一枚举,这些当世的大儒,他们精通儒家理论,人格理想无不融入热血,知之不可为而为之,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感天动地,感召着一个又一个时代,这种积极的态度永远是人类的主流和正面的情感,是支撑我们勇敢前行的力量。

飘荡在水湄的芦苇,一定带有两千多年前老夫子的信息,在这一片土地上,芦苇迎风告诉我们,先师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也曾经伫立在此,看着芦苇招展,“存者如斯夫,风中的芦苇”,风信子带来了远古的信息,先师带来了远古中华的文脉,而今流淌至此,还会源源不断,源远流长。

这是鼓励我们出发的起点,也是我们心灵的皈依处,进可治世,退可修身。徜徉徘徊在孔庙,内心跟着历史变得厚重,当我慢慢地往回走,我的心似乎裹满了什么,那么安宁,那么充盈,那么幸福。我想,我走进了孔庙,先师也走进了我的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