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公器也”简释

(2017-06-25 03:31:26)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出自庄子《天运》篇。文中有一段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文字:“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见老聃······老子答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直译:孔子活到五十一岁了还没有得道,于是到南方拜访老子······老子回答说:名声是天下人共用之器,不可过多猎取。仁义是先王的旅舍,只可以住一宿不能久居,多次交往责难就会增多。
    “公器”,百度词条释义很多,晋郭象注:“夫名者,天下之共用。”唐高彦休说:“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公器也。”宋周密认为:“爵禄,天下之公器也。”根据庄子《天运》篇所要表达的本意,上述三人将公器引申为名利地位比较合理。照此涵义可以译成:名利地位为天下人所追求,不可过多掠取。
    人活在世上离不开名与利,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矣,所以庄子将名定义为“公器”。老庄并非无原则的排斥名利,强调的是不可“多取”、“久居”。怎么算“多取”?大意指你获取的名利超越了与其匹配的德才。《易经·坤卦》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能承载多少“物”?就看你的德行,德不厚何以载物?通俗的讲,获取名利要正当,不要搞歪门邪道,更不能违法乱纪,一旦名利地位超越了你的德才,名利不仅不会给你带来好处,反而被它所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06月14日
后一篇:[转载]魏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