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7-04 10:44:57)
分类: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家沱小学:夏玲

  

教学内容:
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册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图画、语言描述等方式表现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四册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2.利用用图画、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一年级小朋友准备讲“故事比赛”,布置会场帮老师摆桌子,但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摆多少张桌子?二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2.根据图片信息  提出问题
两种摆桌子的情况:
   

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请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1) 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 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二.比较辨析,选择合适方法解答
 (一)阅读比较,初步感受
1、读一读这两道题,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所求问题是什么?(板书: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
2、比较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同桌交流)
(1)两道题说的都是有关桌子的事。
(2)问题是一样的,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
(3)两道题的信息中都有数字4和5。
(二)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找到了这两道题的相同点,那应该怎样解答呢?(提示:可以画一画,算一算)(板书:解决问题的第二步:怎样解答?)
汇报交流:                                       




4×5=20(张)                      4+5=9(张)   
追问:第(1)题为什么用乘法算,第(2)题为什么用加法算?
(1)题求的是4个5,加数相同用乘法。
(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加数不同,用加法。
纠错,辨析:(2)题2+4+5=11(张)
在解决问题是,可以从问题出发,选择与问题有联系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多余信息不用。
3、比较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
小结:虽然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都有4和5,但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答方法就不同,算式也就不同。
4.检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一起说了“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了“怎样解答?”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板书:解决问题的第三步:解答正确吗?)
要检查对不对,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
三.巩固提升,检查反馈
1.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齐读题目,直接用算式表示(1)和(2)。
注重纠错,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明白为什么用(1)用加法和(2)乘法,知道从问题出发,选择与之相关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多余信息不用。
利用(1)和(2)的结果当已知信息,提加法或减法问题。
2、课后作业
请从6 × 4、6+4、6-4 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编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回顾与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编排了数字相同、问题相同,但条件不同的两个问题。由于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避免学生盲目套用某一种方法,就需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表征问题结构、理解与分析过程。这样学生对加法、乘法意义的理解,便通过可视的抽象方式显现出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算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而学生对算法的选择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清晰表达为前提的。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分享学习的形式,“互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