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反思----李章
(2017-06-27 15:51:50)
标签:
平均数 |
分类: 反思 |
平均数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数”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教学内容在与传统教材相比,教材明显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概念上加重了份量,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努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呈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逐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启发学生探究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二、目标的确定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感受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这三条目标中,第1条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第二条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第3条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和计算平均数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平均数的教学是立足于统计,从统计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是在统计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平均数。
四、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谈话法,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思考、探索、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适当地提供帮助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开展讨论,真正做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二)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异性原则,组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发现新知,在讨论交流中加深理解知识,进一步掌握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草稿本、课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通过创设摘松果的比赛,哪队输赢这一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产生矛盾认知冲突----参加比赛的松鼠只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激发了产生平均数的需求,并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公平性,为平均数意义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借助于直观与课件演示,经历体验、感知、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活动,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移多补少法和合并均分法来求平均数,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平均数的概念。
(三)联系实际,理解新知
学生在寻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意义时,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创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间,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平均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安排的两个活动,一是出示李老师家二、三、四3个月的用水情况统计表,让学生口算平均用水量,说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预测李老师五月份的用水量,(在这里没有布置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的用水量,学生不敢大胆预测)只有一个同学佷小声的说是8吨,原因是根据前三个月的平均用水量预测的。其实这也是老师让学生预测的目的。根据平均用水量来预测,接下来我出示了3张只有五月份发生变化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征。二是出示了1周西红柿的售价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观察、估计平均售价,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估计结果。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范围,它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同时也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感知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列举生活中平均数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利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直接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既富有实际意义,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个闯关,第一关是出示两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平均数的意义,第二关是通过利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作用,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五)自主评价,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完善知识。总结完后还有2分钟时间,我就加了一个环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汇报打分结果,算出平均分,这一环节没有强调学生打整数分,出现了9.5、9.1,最后算平均分的时候出现小数除法。
七、课后反思
1、注重了环节设计的逻辑性,但课堂上有点紧张,教学语言不够流畅,过渡不自然,激励性语言较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整个课堂显得有点沉闷。
2、教具制作方面没有准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方面需改进。
3、对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处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前面工作比较多,没时间去作过多的准备,只是以常态课展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