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与思考(彭刚)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验交流 |
浅谈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与思考
彭 刚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把知识的传递和内化分开颠倒进行,对教师进行了重新定位,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充分利用微课,提出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应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改进教学。从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中的教学流程及思考进行了简要描述,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流程
所谓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学者译为“颠倒课堂”或者“颠倒教室”),即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如平板电脑等,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则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 。利用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可借鉴。本文以小学数学课《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为例,阐述开展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以及课中实践的流程,为在小学数学课程开展翻转教学的中行们提供借鉴。
一、翻转课堂实施前的准备
微课,不仅指授课时间短,更在于授课内容精悍。黎加厚对微课的定义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文课程”[2] 。可见,不论专家学者对微课的定义有什么不同,但总体上都认同它具有短小精悍、便于分享、目标明确的特点。
(一)制作微课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根据数据特点,正确选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如果此教学环节在课中进行,是必会耽搁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这些过程的体验。基于此,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微课的制作,采用了语音合成软件、PPT、影音合成编辑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制作讲解的微课视频,时长2分零7秒,较详细的讲解了条形统计图的样式,它的各部分名称,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以及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http://s10/mw690/003ncjYrzy72SWU2YBja9&690
(二)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对学生观看微课自学的一个指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它的内容主要有:学习指南(包含课题信息、学习目标、学习建议);学习任务(可以是观看微课后的动力尝试,也可以是课中需要前置的学习内容。);学习困惑(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在课中寻求解决,教师通过收集这些困惑,在课上就能做到以学定教。)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具体内容如下: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人教2011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
2、学习目标:
(1)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优势;
(2)通过观看微视频,初步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掌握统计数据的初步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1)认真观看微视频和看书,不明白的地方多看几次;
(2)完成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小测;
(3)记录观看微视频后的收获和困惑。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吧?请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这些数据,并画在下面。
选用这种(些)表示数据的方法,你的思考是:
任务二:
调查班里10位同学的出生月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出生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人数 |
|
|
|
|
|
|
|
|
|
|
|
|
请你按照微课视频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完成书第95页上的“做一做”作业。
任务三:
调查班里13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时间 |
10小时以上 |
9小时 |
8小时 |
7小时 |
7小时以下 |
人数 |
|
|
|
|
|
任务四:
调查班里10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交通工具 |
摩托车 |
轿车 |
火车 |
飞机 |
其他 |
人数 |
|
|
|
|
|
三、学习困惑
通过自学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与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生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技能,带着自学的收获与疑问走进课堂。目前,笔者主要是通过家长QQ群和“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开展微课的学习与反馈。学生在观看完微课后,学生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任务;二是登录“学乐中国互动平台”,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教师这样在平台中收集学生的困惑很方便,在课堂中教学就进行专题的讲解和组织讨论。
(二)课中知识探究
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集中汇报、互相释疑等途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http://s10/bmiddle/003ncjYrzy72SWVcRmNc9&690
图2
1.小组交流,梳理汇总
此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二是交流观看微课的收获;三是提出并梳理汇总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疑问;四是整理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单中任务的好的做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学习能力,能在小组内解决的疑问尽量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从而启发学生不断自主的进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一课,笔者些环节安排的是让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一,即:通过不同形式的方法表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数据,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的基本表示方法。此环节,充分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越性,课前前置了教材的例1,为第二环节的开展,预留了时空。
2.集中汇报,聚焦问题
经过小组的激烈讨论与汇总,学生已对自学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此环节,是通过小组集中汇报的形式,聚焦有争论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的讨论或者老师的讲解,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条形统计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叫一个小组来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列举了三种类型(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天气数据的方法,笔者适时引导,让学生不断比较出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突出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完成了本课对重点教学的任务。
3.体验方法,拓展训练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重点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接下来,就应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训练,内化知识。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中,此环节,笔者首先出示了微课中显示的条形统计图,引起学生再认和思考---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与方法。与学生梳理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以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注意的事项,特别是本节课中,纵轴上的一格只表示一个单位,并拓展,一格可不可以表示更多的单位,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梳理,就是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单的任务二至四,调查收集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前的相关数据。此任务的完成,为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提供的便利,这也体现了翻转课堂任务前置、问题前置的特点。笔者在课中,与学生一起,就调查数据的方法进行梳理,比如,在调查学生出生月份、睡眠时间、喜爱的交通工具等,他们使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并且比较出最佳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当然,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在后面的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分析就得以应手。
4.系统梳理、总结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在结束时,学生谈了收获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了统计的一般过程,即:数据调查、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特别讲解了前三者需要优化方法,而数据分析后,需要判断的预测,为我们生活和建设提供方便,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统计观念。
(三)课后内化延伸
到此环节,学生在课前不懂的疑问大部分都解决得差不多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但学无止境,需要不断创设新的问题和起点,促使学生不断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三、翻转课堂的思考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课,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课前引发思考,为课中的教学创造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应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教学效果是有所提高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课前可以自由的选择时间进行学习,使得他们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可见,翻转课堂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和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但笔者在数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中,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一是自身信息技术的能力还需要提高,稍微难一点的视频编辑就有困难了;二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家长的支持,特别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的一些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家长的辅助才能进行,但现在家长的受教育的程度发展不均衡,教育观念参差不齐,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还是有困难。
以上只是笔者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粗浅的做法,还期待有更成熟的教学流程可以使用,希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清晰,为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永各,雷云鹤,马晓玲.电子书包中的电子课本应用需求研究—基于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3(5)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