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歌剧《白毛女》
任何一首歌、一支舞或者一个雕塑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存在,它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正如歌剧《白毛女》,它除了舞台上的表演可以带给观众
直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触动我们的心,能带给我们思想上的震撼!
内容·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白毛女》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它是以四川人罗昌秀为原型塑造的。歌剧中的喜儿即为现实中的罗昌秀。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了佃户杨白劳,也就是喜儿的爹。而后,玷污了喜儿。为了给她自己喜欢的人保持一份贞洁,喜儿无奈之下逃进了一座深山。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压力让喜儿白了少年头。是八路军的到来让主人公喜儿重见了天日。发生在喜儿身上的无疑也发生在了罗昌秀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白毛女》歌剧的全部内容和情节可以用红与黑这两个简单的色调来概括:黑是地主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背景,从小一点的方面来说,它让身为佃农的杨白劳的生活陷入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从大的方面来说,他更加重了那个时代的悲情色彩;另外,红是从终极主题而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人人弘扬的时代主题,这个主题是这个时代一切工作的主线,而最重要的便是:任何一个艺术形式只有在这个主题的限定范围内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白毛女》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所弘扬的主题便是:旧社会让人成了鬼,新社会让鬼成了人。
从生活中取材,经艺术的加工,提炼出一个核心的主旨思想,这便是我对《白毛女》的总括,即:起源于生活但却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高于生活。
形式·兼顾东西
虽然从内容上而言,或许《白毛女》和其它的许多悲情剧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是从形式上而言,《白毛女》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我看来,这个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白毛女》摆脱了从前京剧以唱为主的格局,“唱白兼用”成了它最大的特色。无疑,对于表演而言,加大了难度。但是对于欣赏者来讲,这也成了最吸引他们的地方。其次,《白毛女》并不是一味的因循守旧,一味的沿着中国京剧原有的渠道走。而是在继承中国京剧传统戏曲表演手法的同时,学习了西方话剧台词的念法,使得整个剧本以及表演优美自然又贴近生活。最后,《白毛女》并不是一个故事的总结,她凝结了《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哭爹》、《我要活》、《太阳出来了》等六个片段。情节结构的复杂导致了表演时场景的变化多样。因此,这种变化式的场景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观众的视觉疲劳。
情感·演员与观众的共鸣
以《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为例进行阐述。大年三十,当每个家里都传出团圆的欢笑声,杨白劳为了躲债却有家不能归,留下喜儿一个人在家面对着见底的粮食袋子和冰冷的墙壁。设身处地想,喜儿心中的那份伤心与苦痛应该比被针扎了还要痛吧!这个时候,有过思乡感觉的观众应该会完全融入到喜儿的感情世界里去吧!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悲剧性的共鸣。
但随着演出场景的转化,随着杨白劳的出现,看着杨白劳给喜儿扎上那根红头绳,我们又会为他们父女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打动,而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种喜剧性的共鸣!
歌剧《白毛女》是一个可以触动人的灵魂的艺术体,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只有用心体会,才会品出它独特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