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销售结束后要做好一下次拜访的铺垫工作

(2012-12-24 15:30:28)
标签:

客户拜访

销售技巧

教育

分类: 销售技巧和话术
同拜访的过程相比,与客户道别同样非常重要。回想一下,我们是否经常一边收拾我们的材料或者产品,一边看时间,匆忙地和客户说再见呢?要知道,虎头蛇尾地拜访会让客户感觉我们不重视他,很有可能让我们的拜访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对于向客户道别千万不可小觑,一定要把给对方留下的好印象坚持到底,言辞上应该得体,态度上需要诚恳,行为上须有礼貌,让完美的道别为下一次拜访铺路。
 
下面我们就分拜访顺利和不顺利两种情况来看一下我们具体该怎样做。
 
1、顺利成文辞别
 
面谈顺利,销售成功,交易达成,在辞别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1)礼谢客户
 
在圆满完成初次拜访工作的时候,此时,销售员可能心中暗喜,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但这时我们一定要对客户在百忙之中接待自己和顺利达成交易表示诚恳的谢意,这样做会使客户心理得到平衡和安慰。
 
(2)赞美客户
 
销售员要在成交之后赞美客户“购买明智?,此法对客户的重复购买会产生激励作用,受到赞美的客户心中一定会非常高兴,对销售员和企业都会产生好感,而且容易发展为长期的贸易伙伴。
 
(3)诚挚解难
 
销售员在向客户辞别之时,为了表示对成交负责和对客户利益的关切,应该主动向客户保证:随时愿意解答客户提出的有关问题并负责解决客户的困难。销售员的这种合作态度,容易同客户建立牢固的良好关系。倘若日后有外来竞争者时,它会起到排斥和剔除竞争者的作用和影响。
 
(4)主动辞别
 
当销售员在诚挚解难的保证提出之后,应主动向客户告别,尽量少耽误客户的时间或打扰其正常工作。如果客户盛情邀请销售员留下来继续交谈,虽盛情难却,但也不宜久留,而应设法利用“善意借口”尽早离去。当然,对熟悉的老客户例外:闲暇之际或盛情挽留之时,主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也是十分难得的快乐之事,可尽兴后再做辞别。
 
同时,在顺利成交辞别之际,应该防止以下错误的出现:
 
得意忘形:常常会导致交易得而复失。
 
惶恐不安:常会引起客户猜疑,并取消订单。
 
草率无礼:常会引起客户反感,拒绝以后再做交易。
 
成交失利辞别
 
成交失利,无论对销售员还是客户都是一种损失,难免产生失望的情绪,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此,成交失利辞别难度很大。销售员对待成交失利常有的反应是“自卑”、“失望”、“恼怒”,甚至“咒骂”。销售员因自卑而怀疑自身的才能,因恼怒而自失心理平衡,因咒骂而自断转败为胜的机会。最后,必定陷人痛苦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其实,这些消极反应对于事情毫无补益。专业销售员要彻底摒弃这种做法,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成交失利。
 
具体的销售技巧可以借鉴以下做法:
 
(1)坚定乐观
 
成交失利在销售中最常见,原因很多,不一定都与销售员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大部分原因来自于销售员以外的客观因素,诸如:产品质量、行销策略、行销环境、客户性格等方面,此时,销售员要在“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的维系之下与客户告别。在辞别时,保持理智,在言行举止之间保持坦荡从容的超凡表现。
 
(2)创造形象
 
成交失利固然是一种销售挫折,但销售员可以利用与客户辞别的机会,重新塑造起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为日后回访铺设道路。通常经验丰富的销售高手会在辞别时用婉转的话来冲淡成交失利的窘态和气氛,比如:“王经理,真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待我,虽然这次因为价格原因我们没有达成协议,没有实现为您服务的心愿,不过从和您的谈话中,我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聆听您的高论和指教。再见!?销售员这番自然诚恳的话语自然会让客户感到高兴。
 
(3)请求推荐介绍
 
按理说,销售员在辞别客户时,请求帮助推荐、介绍新客户并不限于成交失利的辞别场合,即使在顺利成交后,销售员也可以这样做,只是前者比后者要严肃认真得多。顺利成交后,销售员请客户推荐介绍新客户心情比较轻松,其应酬寒暄之意居多;而成交失利后,销售员的心情沉重,对推荐新客户一事寄予厚望。客户由于拒绝了销售员,内心多少会有些歉疚,那么对于销售员提出的举手之劳也就不会强硬拒绝了。销售员从中可以收获到:
 
减轻了因成交失利所带来的痛苦。
 
节省了寻找新客户的费用和精力。
 
减少了约见、面谈时可能发生的障碍。
 
为日后回访该客户,继续成交试探找到了较好的理由。
 
总之,不管面谈是否顺利,我们都应该在道别上下些工夫,这样不但能够减少销售成本和障碍,为下一次拜访做一个好的铺垫,而且有时还能发现新的销售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