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封开县古村游(平岗村、杨池村、杏花村、西村、汶塘村)

(2012-12-21 21:59:08)
标签:

古村落游记

分类: 广东省肇庆市古村落

肇庆市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 

  封开县历史悠久,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州,下辖两广及交趾(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封开因此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源于此。

  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封开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地,在其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推前了2万多年。

据网上资料,封开有5个古村落,在这个国庆假期我匆匆一游,探寻这里历史的遗迹。

 

平岗村

 

平岗村在平凤镇东南,遗存有宫、庙、祠、桥、牌坊、学堂等建筑,具唐宋元明清民国的风格。自明代开埠以来,平岗村商贸兴旺,是两广三县(广东广西的封开郁南苍梧)的集散地。

    踏进平岗村,首先看到的是泰新桥。泰新桥是一座富有广东民族特色的梁柱三进廊桥,桥长1089米,阔34米,有桥屋(桥亭)涵盖全桥。它修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4),是肇庆现存最古老的桥,也是广东省现存唯一完好的木结构风雨桥。据说很神奇的是,在桥上不会被蚊虫叮咬,因此村民很喜欢在这里休憩。http://s4/mw690/b81a92d6gd1573a6e0fe3&690
 
    长条的石板
 
    桥上抬梁刻有卷云纹图案http://s10/mw690/b81a92d6g7b5586ac1c49&690
 
   回顾来时路,溪水在石板下穿过http://s5/mw690/b81a92d6gd1574d476a14&690
 
   桥上悬挂着“中流砥柱”古匾的坛位
  过了桥,走进这个小门,就进入了民居
  古旧的柱子
   出廊桥往南,有个“回心井”,因井为四方,井口用四块麻石条铺垫,形成一个“回”字,泉水从来不满,也永不干涸,清澈晶莹,被誉为“修泰玉液”,“平凤米酒,誉满天下”,据说和这里的泉水大有关系。http://s16/mw690/b81a92d6gd1575469b2cf&690
 
   走过古井,就到了泰兴街http://s3/mw690/b81a92d6gd157561c4442&690

   牌坊的对联写着:“上通梧郡,下达都城,地当修泰,中衢踏开富路;左绕崇山,右环石峡,天作平岗,众户大启财门。”http://s2/mw690/b81a92d6gd1593915c491&690

 

 
   古街以青砖铺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铺面林立夹道,宽约6米,长达350米。
 

 

 
   陈氏宗祠,只剩下这个门面,还堆满了柴草杂物http://s16/mw690/b81a92d6gd15942d813ff&690

 
   天后宫是重新修建的http://s3/mw690/b81a92d6gd159444e8c62&690

 
   据资料记载,清朝之后,泰兴街有卖古玩的赏古店,售文房四宝的墨翰斋、卖烟的吐云号、卖茶的一品阁、卖药的百草堂、卖鞋的履祉铺、当铺的裕丰行、做银号生意的通裕庄,以及聚富楼、万宝楼、天章阁、芳雅居、永盛店,泰来坊、兰蕙轩、六合行、集锦铺等等号的商铺店面,五颜六色的茶幡酒旗行业幌子高高悬挂门前,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几乎应有尽有。可惜如今都已归于破败,人迹罕至。
 
    离泰兴街不远,是凤凰岗,相传因凤凰栖息而得名。http://s5/mw690/b81a92d6g7b55ba3f55b4&690

 
    上面是炳辉园,园子依山而建,各种植物扶疏,内有亭阁,风水上佳。
    爬上辗转几段的石阶,可看到三间并排的平房,这就是李炳辉的烈士祠、故居和陈列馆。
http://s9/mw690/b81a92d6gd15948d06428&690

   

李炳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就读马来西亚教会学校,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影响,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者。回香港时,其母得知,捎信催回,李炳辉为了参加起义而不回家探母,附诗一首:“回头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坠地时,惭愧劬劳恩未报,只缘报国误为私。”他牺牲时才21岁。

    “炳辉李烈士祠”,题匾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中央主席胡汉民还为他撰写一篇数百字的题记。烈士祠只有小小的一间,门外还因装修院子搭起的棚架遮挡大半。
 
    烈士祠的一侧,经此门进入一个小院子
 
    经修复的李炳辉故居和陈列馆并列http://s11/mw690/b81a92d6gd1594f9eff5a&690


 
    烈士故居大门敞开,但里面只有少许几件旧物。旁边的楼房,居住着烈士的亲属后代。http://s14/mw690/b81a92d6gd1595244a76d&690
 
    院子门边的石磨,野草蔓生,仿佛在述说着烈士的寂寥
 
    出村口,看见一家炸花生油的店铺,机器正在工作。
 

 
   出来的花生油金黄澄澈,浓香四溢,现卖141http://s4/mw690/b81a92d6gd1596c403113&690

 
 

                      杨池村

 

杨池古村,位于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被誉为“岭南第一古村”。它有380多年历史,现存保护完好的古民居60余座,而且多数仍有村民居住。杨池村因旅游开发得早及成熟,是封开这5个古村落中唯一要购买门票的(30元),一个副作用是,商业化气息也浓了,到处是售卖特产的小摊。

N年前的春天http://s1/mw690/b81a92d6gd15971bdd660&690



村口右侧山坡的盈泉,井水清澈、凉爽,始终保持着这样将盈的水位。http://s2/mw690/b81a92d6gd15973490121&690


 狭路相逢
http://s7/mw690/b81a92d6gd15975325e86&690

 

村里原有四间书室,这是景公书室,据说门前曾有一副对联:“智水仁山,在此堂宇;经神学海,发为文章”。

http://s1/mw690/b81a92d6gd159785a1250&690

 

锄经书室http://s10/mw690/b81a92d6gd1597b61a209&690


 

书室内http://s8/mw690/b81a92d6gd1597cd44177&690


 

灰塑http://s1/mw690/b81a92d6gd15980422ce0&690


  

 外墙http://s7/mw690/b81a92d6gd15981948486&690


http://s8/mw690/b81a92d6gd159833adb77&690

 

“恩贡”牌匾http://s12/mw690/b81a92d6gd15984ae1acb&690

 

胖嘟嘟的果实很喜气http://s6/mw690/b81a92d6gd1598c5292c5&690


http://s9/mw690/b81a92d6gd1598db26028&690

 

 
     叶氏大宗祠,初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光绪二十四年重修,为三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是节日祭祖、嫁娶及村民集体议事的场所。http://s3/mw690/b81a92d6gd1598f595d42&690

 
   其建筑工艺是杨池村所有建筑中的精华,木雕http://s14/mw690/b81a92d6gd15993f3b19d&690

 


 
 



 

 

 
   花轿
 

 

 

 
     形似宝鸭的杨柳池塘http://s9/mw690/b81a92d6gd159a82531c8&690
 
    春天的时候,一池碧绿http://s16/mw690/b81a92d6gd159a959faef&690

 
   耕读人家
 


 
   分岔路间的小园林
 
  民居
 

 
   精美的木雕和壁画http://s12/mw690/b81a92d6gd159b9ba8cab&690

 

 
  钱庄,旧时杨池村的富商开办的银行http://s3/mw690/b81a92d6gd159bc66ce82&690

 

 
   正是柿子成熟季节,泡石灰水的柿子http://s11/mw690/b81a92d6gd159bf24d75a&690

 

 
   龙塘学社 ,祀供的社公是村民信奉的土地神。清同治十三年,村人在社公前建起学堂,作为村民祭拜社公神和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谷我士女四字,取自诗经父兮生我,母兮谷我之句,意为养我育我之意。http://s15/mw690/b81a92d6gd159c1a21f8e&690


 
 
 

 

 

 
 
                                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

    建于乾隆年间的杏花十二座即伍家大屋。它是由三列,每列4座,每座均为二进、两廊、中间一个小天井的合院式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建筑群的主体,外加左右两侧的厢房组成一个五路八进的大院落。院落的建筑占地面积为3183平方米,共有客厅17间,房80间。http://s1/mw690/b81a92d6gd159c9a706e0&690

 

 

 

 
     院落风格统一,布局严谨
 
    屋子里的狗狗少见生人http://s6/mw690/b81a92d6gd159cfdc6e05&690

 
    楹联只剩一边


 
    杏花公社会堂原为一座三进式院落,民国时期的建筑,60-70年代改建,面积510平方米。会堂内的台凳、舞台都是当年的物件。隔壁是奉政第——旧县长故居http://s14/mw690/b81a92d6gd159d42e75cd&690

 

                      西村——状元村

西村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唐朝中期称长乐,唐代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出自长乐里,故此地称为状元故居,这里是唐宣宗笔下的南方远地;是唐懿宗赐字文德的家乡。至今遗存有千年城堡、唐宋古井、明朝长乐里牌坊、清朝古居等。

    状元祠,原祠50年代末被毁,1996年移至此地重建,建筑风格仿效唐代的原貌。http://s12/mw690/b81a92d6gd159d620417b&690

 
    乾隆手迹孝肃状元
 
    祠脊上的浮雕双龙戏葫芦http://s5/mw690/b81a92d6gd159d89e3a54&690

 
    门廊两柱金漆雕龙盘桓
 
    殿堂里木雕金漆的莫宣卿坐像,像后是石雕的横匾额孝肃状元 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而且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http://s9/mw690/b81a92d6xd15d4a7f7048&690
 
    两边墙壁的状元求学故事http://s13/mw690/b81a92d6xd15d4d2d6bdc&690
 
 
 
                                 汶塘村

 

汶塘古村,座落在封开县南丰镇。

    士佳书室,是汶塘村侯氏族人在清代乾隆年间为纪念始祖侯士佳而兴建。http://s14/mw690/b81a92d6xd15d513bc82d&690
 
    书室总长35.20米,宽10.70米。门前刻有楹联: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居九重十八间。http://s10/mw690/b81a92d6xd15d53513609&690
 
 
    看不清题目的壁画http://s15/mw690/b81a92d6xd15d57c6688e&690
 
 
    爬上侧前方的民居天台俯瞰http://s14/mw690/b81a92d6xd15d5db1adcd&690
 
    据说这片古屋原有48个镬耳,但现已颓坏过半。http://s13/mw690/b81a92d6xd15d5f79fadc&690
 
 
    屋前坐的都是老人和孩子。http://s8/mw690/b81a92d6xd15d6367e5a7&690
 
    光影斑驳,古巷深邃,恍惚间一下子跌进历史的纵深里
 
    是村里孩子的乐园http://s10/mw690/b81a92d6xd15d6f0103c9&690
 
 
    田里的稻谷熟了
    这棵孑遗植物,孤独地生长在村边,树干粗围4.6米,似水松而非水松;似水杉而非水杉;象柏树,可也非柏树。
    据专家介绍,这是一棵非常珍稀的孑遗植物,在远古时期分布很广,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大为衰退,尤其在近一、二百年间,它的种子已无法发芽,濒临灭绝。
    树心曾被烧过
    树根散布于各处冒出http://s14/mw690/b81a92d6xd15d7d17df6d&690
 
    这棵珍稀树被村民们世代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相传这棵树很灵验。平时,附近四乡八邻都有人到来参拜。http://s11/mw690/b81a92d6xd15d7f3d1eca&690
  
    乡贤祠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村,始建于明朝末期,侯夷庚(字应遴)明末曾任广西藤县、容县、北流三县知县(即一手掌三印),为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去世后,当地乡民把他的政绩禀奏皇上,皇上念其清廉爱民,批拨银两为他建祠,并赐 乡贤圣旨两牌匾。http://s14/mw690/b81a92d6xd15d8f25333d&690
 
    乡贤牌坊,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http://s4/mw690/b81a92d6xd15d96e4e0b3&690
 
     是由八根石柱,承托三层双肩式木质雕莲花托拱和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面所组成的牌楼。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http://s14/mw690/b81a92d6xd15d990c2ddd&690
 
    牌坊左右围墙下部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http://s15/mw690/b81a92d6xd15d9ae5391e&690
 
    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http://s6/mw690/b81a92d6xd15d9ff02875&690
 
    坊额为“鸢飞鱼跃”及御赐 圣旨牌匾http://s12/mw690/b81a92d6xd15da1a15b3b&690
 
    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真修也泽垂”,坊额“光前裕后”。http://s2/mw690/b81a92d6xd15da4c5abb1&690
 
    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http://s16/mw690/b81a92d6xd15da6f8adff&690

一天跑5个分散的村(侯村就在汶塘村旁边,也权当一起的吧),自江口镇往返约200公里,总的来说走得太急,无暇细看,也遗漏了不少。

这些已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古建古物,正在渐渐颓败,真的是看一眼就是赚到一眼了。

看到泰新桥旁村民乱扔的大堆垃圾,看到修葺得过于簇新的古物,看到过多的以现任本地官员题字取代了古人的笔迹.....心里未尝不是失落的。

听说对古村的开发往往导致开发一个,破坏一个,大概充满着矛盾吧:利益驱动下的商业化包装、运营与少有顾及原居民利益共享;保护古建筑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立足高层次保存原有的古朴与趋向现世媚俗,等等。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献计、出力。

当节日人们拥堵于各风景点时,何妨回归古村落,看看我们的祖先曾经如此精致悠闲地生活过,触摸一下悠远岁月沉淀下来的丰厚质感。

于是,心也会静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