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华氏家训摘编
无锡华氏家训摘编
http://s12/mw690/003n1FWnzy74Dvtf4lJ8b&690
勤业篇
我愿汝等继承上世一气所生慈善之性、纯良之德、务农济物之道,修之于躬。复用劝告于子子孙孙,俾人人相守、世世相传,笃信而力行之。则根本坚固,枝叶自然长茂,而可守其嗣祀矣,勉之,勉之!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我希望你们继承上代一直保持的慈善本性、纯朴优良的品德和从事农业劳动济助他人的理念,并把它作为对自身修养的根本。再要用它来劝戒、告知给自己的子子孙孙,使他们每个人都一起守护(这些理念),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并能实实在在地信守、努力地实行它。这样,就能像树一样,根子扎得牢固(使家道扎实牢固),枝叶自然而然地就能生长茂盛(子孙就会兴旺),也就可以固守宗嗣、祭祀先祖了,努力啊,努力!
惟愿子孙勤耕、纳赋、守分、养亲,力行德义,以尽庶人之道耳。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只希望子孙能够勤奋耕作、缴纳田赋、恪守本分,赡养亲人,努力实施德行义举,来尽到一个普通人的责任。
修身篇
此吾所以不忧子孙之乏财,惟忧子孙之不德尔。噫!设或不贤,虽赀货充积,亦弗能有适,足为累身之具;使其果贤,则能景行前哲,以义为利,衣食自当裕然,岂可不以积德为重哉?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这就是我不担忧子孙缺乏财产,只担心子孙没有德操的原因。哎!假若有人(子孙)不贤德,即使财物堆满,也不能有安逸的生活,却足以成为拖累自身的工具;倘使他果真是贤德的,就能景仰、实行前代哲人(贤者)所作,把道义作为利益,衣食自然会很充裕,难道可以不把积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吗?
见贤则思齐,见善则企及。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看到贤德的人,就要想同他一样(看齐);看到善人善事,就要勉力做到(它)。
日自省,为持心、修身、改过、迁善之始也。
--摘自《虑得集·卷四》
【译文】
每日自我反省,是端正心态、修养自身、改正错误、走向完善的开始。
行事篇
凡遇事务,必要明白参问,具陈情实,精思、详虑、熟议可否,择善而行。勿执己见,勿恃己能,勿遂己欲。
--摘自《虑得集·家劝二》
【译文】
凡是遇到事务,一定要问清楚、弄明白事情的实际情况,精心思考,慎重考虑,仔细计议,选择最好的方法实行。不要固执自己的意见,不要逞自己的个人能力,也不要为实现自己的私欲(而办事)。
凡闻闲言是非,先究何所从来,即时明白面问,不得藏疑,恐成积怨。大抵间言不入于耳,便无彼我之私,而亲谊自厚。苟能责己恕人,不介胸中,尤为盛德也。
--摘自《虑得集·家劝二》
【译文】
凡是听到播弄是非的传言,首先要探究它是从哪里来的;立即当面询问清楚,不能隐藏疑虑,(否则)唯恐累积成怨隙。大体上只要不听闲言碎语,就不会产生矛盾,而感情自然笃厚。假如能够多责备自己,宽恕别人,心中不存芥蒂,这尤其是一种美德了。
孝悌篇
为兄为弟,为子为孙,宜思孝悌忠信,力行礼仪以和顺之,则福祉备膺矣。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作为兄弟、作为子孙,应该经常想到孝、悌、忠、信,努力践行礼仪,使家庭和顺,那么福泽就会完备了。
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伤人之财,害人之事,吾家积祖不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吾徒之所当然者,乃日用常行之道也。
--摘自《虑得集·家劝一》
【译文】
慈善的心肠,忠诚、孝敬的品德,我们华氏历代都遵循信守;使别人的财产受到损失,伤害别人的事,我们家世代都没有做过。日常生活中处世恭谨,做事敬业,与人相处诚信,这是我们这些人应当这样做的,这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劝学篇
孝弟、忠信、礼仪、道德,贤人君子之所以体用者,在乎经书之中,不可不读,不可不习。若能习与性成,则贤人君子之所同归,使后世称为良善之家,子孙不亦美乎,不亦美乎?
--摘自《虑得集·家劝三》
【译文】
孝养父母、弟兄和睦、忠义诚信、知礼识仪、明道进德,这是贤人、君子身体力行的,(这些内容)都在经书里有,不可以不读,不可以不仿效。倘若能够习惯成自然,形成性格,就能成为兼具才德的人,让后世人称为良善之家,(那时)对子孙不是很好吗,不是很好吗?
广学问,博学不厌,下问不耻,孜孜奉国,忧公如家,卿大夫之道也。
——摘自《虑得集·附录上》
【译文】
广泛学习知识,学识渊博而不满足,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不以为耻辱,一心一意地为国家出力,把公众的事情当家事一样忧心,这是卿大夫的胸怀。
笃学修身,孝悌忠信。格物致知,穷理尽性。仁熟义精,为贤希圣。
--摘自《虑得集·附录上》
【译文】
踏实学习,刻苦修身,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忠于国家,诚信待人,穷究事理,获得知识,彻底理解,寻根究底。参透仁义的精粹,要努力以圣贤为榜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