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蔡襄家训摘编

福建仙游蔡襄家训摘编
http://s3/mw690/003n1FWnzy73JHlPbCWb2&690
事父母之道曰孝,天之性也;事君上之道曰忠,人之义也。犹耳目心腹,有身则有之,非外物也。迩代①以旌赏劝其孝,爵禄劝其忠,则孝非天之性,忠非人之义矣。犹无耳目心腹,岂为人焉!乃亦若鹭白鸟玄②,盖物之本然也。苟染而色之,何可长也?惟忠与孝待劝而行,讵③至孝至忠乎?
——摘自蔡襄《论忠孝》
【注释】
①迩代:迩,近。迩代指近代,近来。
②玄:黑色。
③讵(jù):岂,怎。表反问。
【译文】
悉心侍奉父母的思想行为叫做“孝”,这是上天赋予的本性;尽心为国家效力的思想行为称为“忠”,这是做人的大义所在。它好比人的耳朵、眼睛、心腹那样,有身体就会有它,并非外在的东西。近代用表彰奖赏来劝导行孝,拿高官厚禄来诱导效忠,这么做孝就不是天然本性,忠也不是人的大义所在了。这就像人没有耳目心腹,难道还能叫人吗!这也像白鹭羽毛白而其它鸟羽毛黑,都是事物的本性。如果是染色而成,怎么可以长久呢?忠和孝如果要等别人劝导了才去实行,怎么能达到极其忠孝呢?
——摘自蔡襄《福州五戒文》
【注释】
①浮图:亦作浮屠,指佛教僧人。
②原其为心:原,推其根源。推究他们的用心所在。
【译文】
为人儿子的孝敬,根本在于侍奉双亲而顺双亲的心思做事,不论生、死都不能与礼节相背,这才是诚心孝顺的最高表现。而观察今日的风俗,贫穷和富贵之家,大多是与父母各管各的财物,兄弟数人分开赡养父母,甚至于对很细小的事物也都要计算;等到父母过世的时候,儿子破产出卖田宅,把所得用来买酒买肉,设宴款待亲朋故友,把钱送给佛教僧人,以求得阴间的福佑。推究他们的用心所在,并不在于为双亲送终,而是借以炫耀胜过他人,这种人并不懂得孝敬的根本啊。活着时尽力奉养,死了后不胡乱花费,这样难道不是更好吗?
http://s12/mw690/003n1FWnzy73JHsGFK39b&690
婚嫁宜俭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①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原其由,盖婚礼之夕,广糜费;已而校奁橐,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习俗日久,不以为怪。此生民之大弊,人行最恶者也。
——摘自蔡襄《福州五戒文》
【注释】
①直:通“只”。
②奁橐(lián tuó):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后也指嫁妆;橐,袋子。奁橐指装有嫁妆的箱包袋子。
【译文】
审视今日的风俗,娶媳妇不顾及出身什么门户,只不过是为了求得钱财,无论是贫是富,没有两亲家之间不结为怨仇的。推敲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操办婚礼之时,大大地铺张浪费;之后丈夫清点装陪嫁衣物的箱包袋子,早上索要这一件,晚上索要那一件。丈夫虐待他的妻子,索求嫁妆没有停止;倘若不能满足丈夫之意,甚至有的剪断男女之爱,就相互抛弃了。风俗一天天地流传下来,而人们也觉得不足为奇了。这是百姓中的一大弊端,人们行为中最恶劣的表现啊。
仁义处世
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农人商贾百工之家,莫不昼夜营度,以求其利。然农人兼并,商贾欺谩,大率刻剥贫民,罔昧神理;譬如百虫聚居,强者食啗,曾不暂息。求而得之,广为施与,冀灭罪恶,其愚甚矣。今欲为福,孰若②减刻剥之心,以宽贫民,去欺谩之行,以畏神理?为子孙之计,则亦久远;居乡党之间,则为良善,其义至明,不可不志。
——摘自蔡襄《福州五戒文》
【注释】
①啗:同“啖”,指吃。
②孰若: 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
【译文】
但凡人之常情没有不想富贵的,至于农民、商人、各种工匠之家,没有不日夜为经营考虑,以获得利益的。但是农民相互兼并,商人欺瞒买主,大都是剥削穷苦的百姓,欺骗神明天理;这就像百虫聚集在一起,强势者吃弱小者,竟然没有片刻的停止。而搜求得到财物之后,却广为散发给人,期望能减少自己的罪恶,这种做法是最愚昧的。现在想求得福分,何不削减剥削之心而宽待穷苦百姓,摒弃欺瞒之行而畏惧神明天理呢?为子孙后代打算,那么也能够长远;即便居住在乡村父老之间,那也能算是行善积德了。这些道理都十分明智,一定要记在心中啊。
修德勿怠
鸡鸣为善,舜尧之徒。善之不足,德乃有余。根深则茂,途远而趋。汝之克念,其庶几乎!
——蔡襄《怠箴》
【注释】
①箴: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常以四言成句。蔡襄所作各箴用于警诫自身或家人后辈。
【译文】
每天天还未亮,听到鸡叫就起床行善修德的人,是舜和尧之类的贤者啊!他们即使一生行善有所不足,其修德也是绰绰有余啊。根深才能树大叶茂,勤奋努力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并达到目标。你能够如此思考,则与舜和尧之类的贤者们相比,差距也就不很大了!
往也莫追,来也莫追。往何弗耻,来何弗思。耻勿惮改,思然后规。日规月改,虽过奚为。
——蔡襄《过箴》
【译文】
能说已经过去了的事就无法弥补了吗?能说将来要做的事现在不能知道吗?已经做错了的事,难道不该感到羞耻而好好反省,将来要做的事难道不该好好想想怎么去做吗?做错事要感到羞耻,并且不害怕改过,认真思考然后引以为戒。这样天天月月思过改过,虽然曾有过失也不要紧啊!
蜉蝣之美,衣敝何耻。琅玕之羞,箪食何忧。
——摘自蔡襄《嗜箴》
【注释】
①蜉蝣:一种寿命极短的虫。《诗经》:“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②琅玕(láng gān):比喻珍贵、美好之物,也指佳肴。
③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比喻粗茶淡饭。《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
《诗经》中称赞渺小的蜉蝣,也有着足以称道的美,我穿破旧的衣服,又有何羞耻呢?人家尽可去享受珍玉似的美食,我像孔子学生颜回,只吃自己饭罐中的简单饭菜,自得其乐,又有何忧愁呢?
http://s5/mw690/003n1FWnzy73JHofqG804&690
昼有白日而不惜兮,安尔而醉。夜有明灯而不擿兮,安尔而寐。为心果无求于善学兮,曷若安尔之无累。
——蔡襄《枕铭》
【注释】
①枕铭:铭为刻在器物或金、石之上的文体。蔡襄在自己枕头上写下枕铭,警诫自己要不懈善学。
②擿(tī):挑出,拨弄。
③曷若:何如,难道。
【译文】
白天太阳明亮而不珍惜时光,怎么能安心喝醉不做事呢?夜里家有明灯,怎么能安心睡觉而不挑灯夜读呢?如果无心于学习善的知识,每天怎么还能高枕大睡而心无挂碍呢?
http://s5/mw690/003n1FWnzy73JHpR1qIc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