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城王渔洋家规摘编
(2016-06-14 16:22:38)新城王氏家规摘编
处世篇
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
--王重光制定的第一条成文家训
【译文】
每个人必须存有道义的心,非道义之心,都不应该存在,要立即制止并消除。所做的必须是讲道义的事,非道义之事,都不应该发生,要谨慎地去终止。所交的朋友必须是热爱读书之人,非好读书之人,不能与之为友,要与之远离。所说的话必须是读书人应该讲的话,非读书之言,都不能随便乱讲,保持沉默就好了。
士大夫当实有忧国之心,莫徒有忧国之语。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做天下必不可常之事。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士大夫应该切实怀有忧国之心,不要仅仅只是说些忧国的话。应该成为天下必不可少的人,不要做毫无准则的事情。
世人多言处世难,非世果难处,无所以处之之方耳。如我好胜,谁甘处其败?我好富,谁甘处其贫?我好自是,谁甘处其非?我好安逸,谁甘处其劳碌?推之一切,莫不皆然。常将自己心向别人一忖量,则损人利己之事必不敢做。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世人都说人生处世艰难,并非世事难处,而是还没找到好的处世方法。如果说我好胜,谁会甘心失败?如果我希望富贵,谁又甘处贫困?如果我自以为对,谁又自认为错?我乐享安逸,谁又甘愿整日劳碌呢?推之一切,莫不如此。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一定不敢做损人利己的事。
王象晋处世立身之法宝。一为六字经:曰忍,曰方便,曰守本分。一为九字经:勿欺心,勿妄想,守廉耻。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王象晋处世立身的法宝,一个是六字经:善于忍耐,与人方便,安守本分;一个是九字经:不欺心,不妄想,守廉耻。
劝学篇
久望垣儿出犬群,莫甘落落不如人。寄来文字增光艳,才得科场畅紫芬。好向窗前惜日月,管教足下起风云。千言万语无他意,一举成名天下闻。
--王重光《教子诗》①
【注释】
①节选自王重光《教子诗六首》。
【译文】
长久以来一直盼望着垣儿你能出人头地,不要自甘低人一等。你寄来的信中说,你刚刚在科场上考取了好成绩,为我们家族增添了光彩。你应该珍惜时间,继续努力读书,有所成就。千言万语没有别的意思,惟愿你能一举成名,闻名天下。
少年不学堕复堕,壮年不学亏复亏,老年不学衰复衰。一息不学谓之忘,一时不学谓之狂,一日不学谓之荒。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少年不学习是让自己堕落败坏,壮年不学习是让自己损失了又损失,老年不学习是让自己倒退了又倒退。一霎那不学习是损失;一个时辰不学习是放荡;一整天不学习是荒废。
作文不振扬、不透切,只是悟处未到,悟从思入。语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凡思浮泛不可,穿凿不可,必须先体认题旨,就题旨上致思,就思意措辞,愈思愈有悟处,愈悟愈有精神。
--王之垣《念祖约言》
【译文】
文章不够显扬透彻,只是理解不够,要理解透彻需先思考。有句话说:思考、思考、再反复地思考,思考不通,鬼神将会帮你想通。其实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人之精诚所至。思考不能肤浅,也不可牵强附会,必须先认清题目主旨,围绕主旨进行思考,根据思考得出的结论行文措辞。这样,越思考就越有所领悟,越有领悟思维就会越活跃。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年少者求学,每一本书都要反复阅读,就好像投入知识的海洋,各种知识应有尽有。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不加选择,什么都学,只选自己需要的去学就可以了。所以希望求学者每次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想要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学习古代圣贤人物,那就只选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不必涉猎太杂。要想学习历史文物之类,也是如此。如果某一方面学有所成,达到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的境界,与泛泛浏览、不求甚解的人不可同日而语。
为政篇
为令,当上宣王德,下奠民生,一染于墨,视盗加等,吾不愿有此子也,勉之哉。
--王之垣《念祖约言》
【译文】
当县令,应当上宣扬朝廷的功德,下夯实民生之基,一旦品行受污,比盗贼还厉害,我不愿有这样的儿子啊,努力吧!
莅官之法,事来莫放,事去莫追,事多莫怕。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勤与俭。事上之道,与其循之以法,不若奉之以体;临下之法,与其循人之情,不若平我之情。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为官之道,在于事情发生时不逃避不松懈,事情过去后不过多追究计较,事情繁杂时也不害怕忙乱。从政之道在于公正、清廉,治家之道在于勤劳、节俭。对待上司,与其循规蹈矩,不如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对待下属,与其情感抚慰,不如平等待之。
严于公门,宽于百姓;严于奸恶,宽于良善;政之体也。然公门防闲又当详于大而略于细。若事事苛求,恐人不乐为所用,奸恶惩治又当去其甚而警其余。若人人计较,或生他变。是以持法者切忌任意而过。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对公职人员要严格管理,对地方百姓要宽于体恤。对奸诈凶恶之人要严惩,对心地善良之人要宽容,这是政务管理的根本。要防止衙门之中过于清闲,大事要事要详慎处理,而对细枝末节不必过于追究。如果事事都苛求,恐怕没有人愿为所用。惩恶除奸,应当严惩大奸大恶以警示其他人。如果追究每个人的过错,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变故,因此执掌法纪者一定不能任意枉为。
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
--王渔洋《手镜》
【译文】
官宦子弟做官,凡事要加倍谨慎检点。拜见上司,与同僚相处,接待绅士都要这样,稍有任性,便会说是凭借出身门第傲慢待人。时时事事要留心这一点,做官要行为端正,不能倚仗出身门第傲慢待人。
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做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
--王渔洋《手镜》
【译文】
没有夜晚收受枉法钱财的事,就是清;事事小心谨慎,不敢任性而为,就是慎;早起劳作,入夜反思,事事不拖拉怠惰玩忽职守,就是勤。在京城附近,如果做好官,声誉容易得到播扬;如不努力做好官,也容易滋生怨谤。努力啊!努力啊!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王渔洋《手镜》
【译文】
做官要以得民心为主,为百姓节省一分,就能受到二分的恩赐,人家对你的赞扬之声也容易传播了。
修身篇
凡为子孙计者,当戒以愤怒致争。愤怒致争,其初甚微,其祸甚大。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凡是替子孙谋划打算的,当力戒因愤怒而起争执。由愤怒导致的争执,最初事小,但产生的祸害却非常大。
清夜内省,颇知自励。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欢,可含笑而长逝。
--王象晋《辞世小言》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生命真谛,能够深知自我勉励的重要性。不敢丧失本心,不求尽如人意,甘于淡泊,心态坦然,一生于心无愧,可与众人同乐,可含笑而眠。
夫人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则此身为义理再生之身,可以造命。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做人如果一天没有省悟自己的过错,就会安于自以为是。每天醒悟自己的过错,每天改过自新,那么你的生命就是和真理相应再造的生命,能够掌握命运。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人生在世一日,或听闻一句善言,或眼观一次善行,或做一件善事,这一日才不算虚度。
治家篇
为家以正伦理为本,以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要,以树艺牧畜为常,守以节俭,行以慈让,足己而济人,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静摄,可以成德。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治家以端正伦理为根本,以尊敬祖辈、和睦族人为前提,以勤勉学习、修养身心为重点,以种植五谷、饲养禽畜为常务。坚持勤俭节约,行事仁慈谦让,充实完备自己,热情帮助别人,学习礼节仪式,敬畏法令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过失,静养身心,养成美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