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家规

标签:
情感 |
义门陈氏家规
孝父母
孝父母
“能竭其力,不俭其亲”
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释义】
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忠群国
忠群国
“即叨登进之荣,毋负生平所学”
忠群国①:即叨②登进之荣,毋负生平所学。良臣循吏③,岂伊异人④,国计民生,胥⑤关分内;必明心而不愧,当受宠以若惊。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注释】
①群国:举国,指国家。
②叨:受到好处;
③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
④伊:他。
⑤胥:齐、皆。
【释义】
一旦侥幸受到做官的荣耀,就不能辜负平生所学,一展所能,回报朝廷和国家。做贤良的臣子、奉公的官吏,难道是别人才能做的事情吗,国计民生,都是关乎自身荣辱的分内之事。一定要使自己内心清明而不惭愧,(把做官当作)一种恩宠而保持警醒。
端士习
端士习
“毋志温饱而自隘远猷,毋侈浮华而不务实用”
端士习:格致①诚正,以立其体,齐治均平,以致其用,慎所习也。毋志温饱而自隘远猷②,毋侈③浮华而不务实用,毋恃才凌物,毋枉道人。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注释】
①格致: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一个命题。指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宋以后的儒者对“格物致知”的解释颇多分歧。程朱学派朱熹认为物心同理,欲明心中之理,不能仅靠反省,而应以格物为方法。
②猷:计划、谋划。
③侈:夸大:~谈。
【释义】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从而树立自己的风格,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学以致用,所以要谨慎学习。不要志在温饱而没有长远的打算,不要崇尚浮华而不务实用,不要恃才傲物,不要枉道事人。
重教育
http://s16/mw690/003n1FWnzy6UzrKlXk35f&690
“弟侄子孙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
重教育:立书堂一所于东佳庄①,弟侄子孙有赋性聪敏者令修学,稽②有学成应举者。
——摘自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
【注释】
①东佳庄:庄,田庄、庄园;东佳庄,东佳山下的庄园。
②稽:至。
【释义】
在东佳山下建立一座书院,让聪明、有天赋的适龄青少年入内就读,到学有所成的时候令其参加科举考试。
读诗书以明理义。祭祖宗以展孝思。
亲师友以成德行。慎交游以免损累。
主忠信以植根本。守本分以寡过恶。
务谦逊以迓吉益。辨义利以定人品。
——摘自义门陈《家训二十条》
【释义】
读书受教,去懂得人世间的道理和仁义真谛;树立祭祀祖宗的风气,达到传承、弘扬孝道的目的;尊重老师、亲近学友,以修练成高尚的品德;慎重交际和选择朋友,以免受到不良的拖累与损失;以忠良诚信为指导,培养良好的行为准则。做应当做的事情,不僭越,减少过失和错误的机率;做人做事务求谦逊,这样的心性才能吸纳有益的东西;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以义为先,树立端正的品行。
勤本业
勤本业
“苟恶劳而好逸,必舍正而趋邪”
勤本业:苟恶劳而好逸,必舍正而趋邪。失业则渐至丧心,损人究未能利己也。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释义】
如果厌恶劳作而爱好安逸,一定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而进入歧途。失去本业就会逐渐失去本心,损害了别人,对自己却毫无益处。
崇节俭
崇节俭
“不节则嗟,惟俭乃足”
崇节俭:不节则嗟①,惟俭乃足。谨其出以慎入,既可养廉;酌其馀以济人,又足种德②。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注释】
①嗟:叹息。
②种德:施恩德于人。
【释义】
不厉行节约,总有叹息贫穷的时候,只有善于节俭和积累才会富足起来。平时出入要精打细算,这样可以滋养廉洁的品性。生活开支外的富余,酌情去接济穷困急需之人,施恩德于人。
睦宗族
睦宗族
“庶我义门矩矱,自始如新”
睦宗族:所望克承古谊①,垂裕后昆②。序齿③辨贤,有教惠我子弟;型仁讲让④,无怨恫⑤於先人。庶我义门矩矱⑥,自始如新。敢告吾宗,敬之毋忽。
——摘自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注释】
①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②垂裕后昆:谓为后人留下业绩或名声。
③序齿:按年龄大小排序。
④型仁讲让:以仁爱为典型,讲求礼让。
⑤怨恫:亦作“
⑥矩矱:规矩法度。
【释义】
希望能够传承先人的良好遗风,用优良的示范为后代树立榜样。按年龄辨别贤才,教诲子弟;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讲求礼让,不做对不起祖宗的事情。从过去到现在,这一直都是我义门家族的规矩和风范,谨以此告诫我的宗族家人,怀虔敬之心,不要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