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w690/b8163d32nd2a8e7f6539b&690沧溪三元观" TITLE="《高淳——江南圣地》: 沧溪三元观" />
http://s9/mw690/b8163d32nd2a8e8af80f8&690沧溪三元观" TITLE="《高淳——江南圣地》: 沧溪三元观" />
三元观又名三元殿,距离高淳县城西面十五里,位于原沧溪乡东面。当年本县清代顺治进士孙奏曾经在这里题过诗;康熙年间的进士张自超常来这里盘桓;桐城派大家方苞曾经写过《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
三元观是高淳兴建比较早、建筑规模比较大的道观。早年沧溪道士蒋常泰募捐重建三元观武圣殿、文昌阁的时候,出土了一块断碑,上面有“赤乌二年修建”的字样。赤乌二年也就是公元239年。赤乌,是三国时候吴的年号。清代贡生谷起凤,也就是张自超的老师,他写了一首《三元观》诗,其中也说到:“丹楹映日悬清镜,石碣镌年记赤乌。”方苞在《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里引用张自超的记述说:“汉末吴将周瑜驻屯于此,瑜殁,权立观以褒其功。及北宋以永丰田赐蔡京,乃重建加崇侈焉。兹拆正殿,栋阴署‘赤乌二年重建’。其始修在明成化三年,越万历三十二年,越崇祯十四年,凡再修。”三元观建成以后,曾经因被水灾、兵燹损毁等多次修葺。咸丰三年(1853年)三元观被兵烧毁,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民国初年重修。解放以后,因为遭水等各种原因,三元观大半拆毁,如今正在原址逐渐复建。
原三元观坐北朝南,宏伟壮观。观内前厅三间,两旁的楹柱上写着张自超拟的对联:“留白鹿遗踪,庙垂千古;溯赤乌霸业,观号三元。”白鹿遗踪说的是筑永丰圩的神奇传说,赤乌霸业说的吴国的辉煌历史。再往里走,经过天井到后厅,有三尊木雕神像,分别是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合称“三元”,这就是三元观名称的来历。
靠近三元观的东侧有天后宫、武圣殿,两侧还有留月道院,是道士诵经说法和生活住宿的地方。
三元观自兴建以来几经沧桑,抗战时期,道观被毁,但1947年重建的观前戏楼却保留至今。这座戏楼画栋雕梁,飞檐翘角,非常出彩。楼台正中的横匾上,写着“沧浪一曲”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方苞旧书;两旁写着“功名富贵一时事,离合悲欢千古情”的楹联,相传是清朝文人邢鹤所撰写的。戏楼上有写着“出将”、“入相”的横额,有“丹凤朝阳”、“腾蛟起舞”的丹青,有“双龙戏珠”的雕刻,有“踏雪访友”、“羲之爱鹅”的民间故事画,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三元观原来有围墙,将所有建筑围成一个整体,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院子里两株有200多年历史的红杨树,茂密的枝叶如一把大伞,覆盖着整个大院,至今仍然是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三元观的风景在文人的笔下尤其动人。清代进士孙奏有《舟次三元观》诗,写三元观的夜景:“钟声惊泊艦,帆影动危樯。两岸荒村寂,三更画角长。”清代贡生谷起凤留下一部著作《秣陵集》,其中有诗歌《三元观》,描写白天三元观绝妙的漪幅风景画:
殿阁嵯峨俯碧湖,烟光渺渺淡堪图。
丹楹映日悬清镜,石碣镌年记赤乌。
古木萧森巢鹳鹤,小池清浅漾莲蒲。
道人索写黄庭罢,尽日门开一事无。
悠久深厚的历史,雄伟壮观的道观,波光粼粼的丹阳湖。古木萧森,鹳鹤栖止,池塘清澈,莲叶与蒲草在风中微微动荡摇摆。最后两句“道人索写黄庭罢,尽日门开一事无”把人处其中的闲适恬淡轻轻地描画了出来。
对于这样一个道观,为什么能够屡毁屡建呢?根据方苞的《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看,建这个道观的最初目的是表彰周瑜在这里所建立的功勋的,但是,这个道观却没有留下周瑜的任何遗迹,当然,可能是因为历史太长,变乱太多的原因。至于后来几次重建三元观,则基本上与周瑜没有关系了,这个可以从《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里记载的张自超的话里看出来,也可以从供奉的菩萨分析得出这个结论。三元观能够屡毁屡建,原因有三个:
第一,这里一直是附近群众商议治理洪水的公共场所。高淳地处皖南山区的下游,是皖南的洪水走廊,永丰圩修筑以后,由于古人生产条件有限,特别是历代统治者治理不当,地处永丰圩的沧溪频繁遭遇洪水。南宋词人韩元吉《永丰圩》诗:“民圩不坚自招水,水潦何常镇如此。”“鸡惊上篱犬上屋,水至不得携妻儿。无田赴水均一死,善政养民那得尔。”明代溧水县令王弼《永丰谣》诗说:“前年大水平斗门,圩底禾苗没半分。”清代高淳进士陈淇《雨后周视永丰圩水势》诗描绘说:“长堤一线障横流,仰面惊看屋上舟。短棹飞巡防漏罅,无居暂寄等悬疣。”所以地方老百姓非常重视洪水治理,需要有一个经常议事的地方,三元观正好提供了这个场所。
第二,祭祀水神的需要。三元观供奉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这“三元”中治水的大神禹坐中间,可见人们对于治水的祈求之重视。三元观里另外有天后宫(也叫天妃宫)一座,其实就是妈祖庙。987年(北宋雍熙四年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以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诅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人们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妈祖在人们眼里成为保护水上安全的大神。另外沧溪三元观附近每年农历三月初七都会举行庙会,传统上要祭祀祠山大帝,而祠山大帝恰恰就是一个水神。因为三元观是祭祀水神的重要场所,地处圩区的历代老百姓自然非常重视。
第三,这是一个是发挥教化功能的重要场所。这一点,进士张自超说得很明确。方苞的《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引用张自超的话说:“吾镇俗近古,无商贾奇羡游观伎巧之诳耀,民安拙业而士者也通于农。若因农事之节会,寓以古法,则礼俗可兴。”方苞应邀而写的这篇《三元观记》也主要是从探讨民风民情,教化老百姓的角度来写的。三元观里建一座戏楼,恐怕也是想通过唱戏来教化老百姓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