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石臼湖】石臼湖上的风俗禁忌
(2013-01-03 21:33:48)
标签:
话说风俗老话意思黑虎 |
分类: 高淳文化 |
高淳有句俗话叫:行船跑马三分命。过去,在风大浪高的水上行船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七分靠人为,三分靠命运。船民为了平安吉庆,摆脱贫困,安居乐业,在万般无奈下,自然而然地去敬神、祭神,并形成了特有的风俗习惯,产生了众多的禁忌。
根据濮阳康京先生的说法,船民一般祭祀三个神:玄坛元帅、杨泗菩萨和船仓神。
玄坛元帅,即道教所奉的财神,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后被张道陵天师收为徒弟。他能驱雷役电,除瘟去灾,买卖求财。他的塑像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
杨泗菩萨,又称杨泗将军,为地方所奉专管船民遇险落水时的守护水神,是高淳圩区普遍祭祀的民间水神。传说杨泗生于宋代,一岁丧父,二岁丧母,三岁得道,七岁成神。父母双亡后,由其叔父抚养,叔父家仅有一艘小船赖以谋生,船常停靠在“神童桥”下。七岁时,杨泗以其神力将小船上的船钉一个一个地全拔了出来,叔父家当被毁,怒不可遏,便将杨泗打入河中淹死。他死后其尸体发散了三天奇香,又发散了三天的恶臭;逆着水上浮三天,又顺水漂流了三天。于是乡民们都说他真的成神了。杨泗后被奏封为“英烈正直威猛将军”。乡民建庙塑像有“头戴金盔穿金甲,手拿钺斧斩蛟龙”的口诀。神像多白面无须,显示端庄少年的形象。杨泗作为水神主司航运、农事、除病祛疾,所以被广大船民所奉祀。
船仓神,是船民所奉的行业神,祈福保护神。有的常年设龛供奉,龛的两旁贴上“船家清泰蒙神佑,航运康平托圣扶”的对联。
渔民祭祀“玄坛”的日期不固定,以往是正月初五财神日,现在有的为抢先发财,从正月初一清晨起就开始祭祀;有的待春节一过,需起航之前再挑一良辰吉日,所祀时辰从清晨开始,到中午为止。
高淳在清咸丰年间,由扬州、泰州、高邮、兴化、宝应以及山东微山湖等地,陆续流入专业渔民二、三百户,在石臼湖等地从事渔业捕捞。他们按原籍和生产工具分成13个帮会,设一名总帮头。这些渔民多崇拜“七公大王”,每年二、三月份在湖上或湖畔举行帮会,祭祀七公大王、观音菩萨和齐天大圣。祭祀时,由公推的老人问菩萨:“今年雨水怎样?哪方无事?人口是否太平?等等。平时生灾害病许了愿的渔民,也在这时“了愿”,用猪头、鲤鱼、公鸡“三牲”等敬菩萨。最后唱戏。每次做会历时一昼夜,所用经费在帮会会费中支出。为了祭祀”七公大王,平时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天,渔民还要备猪肉、鲤鱼、公鸡“三荤”,在泊船的岸上请菩萨。
渔民除了祭祀以外,因以船为家,对造船、修船历来重视。造船时,船头板下要钉上铸有“顺治”年号的铜钱,一边一枚,并讲些“见水生财”、“一本万利”的吉祥话。新船下水,还要用“三牲”敬菩萨,亲友也要来“挂红”,放鞭炮,以示庆贺。每年大伏天油船整修,再次下水时也要“挂红披绿”。燃放鞭炮。
渔民的婚丧礼仪也比较特别。嫁娶的时候,男女双方住地相距较远的,男方迎娶的花轿搁置在船上,新娘上轿后用船载回。路上如果遇到同样迎亲的船只,还要争个下上手。新婚之夜,船上只留一对新人住宿,其余人都要回避,只能寄宿到别家船上。人死后,第一年用棺材寄葬在客地,第二年再运回原籍安葬。
渔民生活中最特别的还是各式各样的禁忌,这里列举一些:
1、忌讳说“沉”字只能说“添饭”,不能说“盛饭”,忌讳说“翻”字,只许称“篷”,不准称“帆”。
2、上船禁止坐船帮,禁止将脚朝水中伸挂。
3、脱下鞋子,只能倒置或横放,不能顺放。
4、无论何时,跳板上不能坐人。
5、妇女上下船,只许走船帮,不能走船头;男女一同上下船,男前女后。
6、水中救人,死者只能拖到岸上,活人也只能从船帮上来,被救活的人事后还要到船头“挂红”,以取吉利。
7、夜里捕到鳡鱼是“不祥之兆”,鳡鱼被称作“棺材杠子”;头网取到白鲹是“晦气”,认为不是死人就是有火灾。
8、船家祭祀时,不能有人上船来淘米、洗菜、洗衣。
9、猪肉和油瓶必须放在篮子里才准拎上船。
10、筷子不能放在碗上。竹筷是船民的桨和篙,筷子摆放在碗上意味着篙、桨架起,生意衰落。
11、吃鱼时,忌讳将碗中的鱼整条翻身,因水中游鱼代表水上航船,将鱼翻身,意味着船要翻面。
12、船行途中如果遇到河中有牛,不能以船头打向牛头。渔民称牛头是“龙头”,有说法是“船头抵龙头,灾星晦气不断头。”
13、买卖船只时,卖主船上放些米,全套锅灶用具奉送,意思是让买户有饭吃,而对上下船搭的跳板是不卖的,船民称跳板是“财路”,意思是卖船不卖财路。
另外,高淳木船上某些附件还以“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命名,如老鼠尾巴、骡牛、虎牙、免子耳朵、龙眼钉、龙骨、蛇、马架子、羊卯子、猴子头、鸡腿子、狗、猪嘴等。
近年来,随着木船的逐渐减少,钢质巨轮的大量出现,现代高科技的广泛运用,渔民架船技术的专业化,人们驾驭大风大浪的能力越来越强,“行船跑马三分命”的老话已经过时,人们在船上的禁忌也已经越来越少。科学造船,科学驾船,使渔民增强了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增强了对把握自身命运的信心。当然,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不可能完全消失,往往会在旧的瓶子里装上新酒,赋予旧的形式以新时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