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菱 菱母头 石臼湖

(2012-12-19 19:54:57)
标签:

时代

带着

乡人

美味

朋友

分类: 灯下漫笔

    http://s5/mw690/b8163d32nd1343552b184&690菱母头 石臼湖" TITLE="菱 菱母头 石臼湖" />
http://s11/mw690/b8163d32n7b621d8dde3a&690菱母头 石臼湖" TITLE="菱 菱母头 石臼湖" />


    菱是大家熟知的,有四角的,有两角的,高淳有地方就叫“菱角”。国庆节的时候,圩乡人用篰篮挑着,“卖菱角哦卖菱角哦”,一直喊到村头巷脑。也有喊“卖家菱哦”,倒没有怎么听到过喊卖野菱的,虽然家种的菱叫家菱,野生的菱就叫野菱。——我想,大概是野菱既小又难看,吃着没有家菱的肥厚鲜嫩,买的人极少的缘故吧。然而,吃菱母头,倒偏偏是野生的有味,细,嫩,香,有嚼劲。何谓菱母头?顾名思义,菱之母亲也,乃是孕育菱的根、茎、叶的合称。

   夏天里,菱母头正是生长的旺季,而田里的小菜却不是被梅天的连绵雨水汪杀,就是被大伏天里旺焦焦的太阳晒杀,人们无菜下饭,就想起沟汊、塘坝、湖泊里的菱母头来了。

   过去,石臼湖里每年夏天都发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菱母头,一丛挤一丛,一棵拥一棵,长得特别兴的,就几棵敠(高淳方言,音duo,重叠)在一起,湖面上,远看去菱母头暗绿的叶子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我们小孩子去拉菱母头是不敢下深水的,圩堤的护坡石在水里久浸生苔,滑下去怕被菱母头的茎须缠上腿爬不上来。我们用我们的办法,拗一根一、两尺长的棍子,中间绑上一块砖头,用绳子远远地牵着,奋力扔向菱母头丛中,“扑通”一声,砖头带着棍子往下沉,这时便拉棍子,沉到一半的棍子带着大片的菱母头慢慢地浮向岸边。其时,孩子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气魄。

   当然,在大人看来,这只是小弄弄,倘要拉多的,大可以划船到石臼湖里去捞取。有一年,祖母说没菜可吃了,祖父便划着小船出湖去采菱母头。下晚回家时,竟拉了半船。祖父担回家,我们几个孩子欢天喜地地摘下上面的菱角,祖母、祖父把菱母头的叶子、根须择掉,洗净,汆熟,切碎,加盐,浇油,即拌成了一盘美味的小菜。多余的菱母头一时吃不完也不要紧,择干净了,放太阳底下曝晒干了,一把一把地扎好,挂在阁楼的梁上慢慢地吃着。

    进入秋天,菱母头老不可食了,就吃菱角。临湖有的村子种了家菱,村里便派男男女女斜坐了榨盆,浮在石臼湖上采菱,青年男女互相调笑,其场面热闹非凡,高淳居然也因此有了著名的舞蹈——《采菱舞》。

    到晚上,一担一担鲜绿可爱的家菱挑上来,孩子们跟着大人的担子后面跑,女人们拿了篮子从各条巷子里出来,拥到生产队里来分家菱;上灯时分,满村泼巷、家家户户的窗子里便都飘出了家菱的香味……

    冬天里,石臼湖水退出去十几里,可以看到湖滩的浅水里散落着一只一只的菱角,可是因为没有胶鞋可穿,需要赤脚,谁也不敢下去,孩子们只能望菱兴叹。等到明年开春转暖时,大人小孩都迫不及待地赤脚下湖了,捡菱角,捡河蚌,捡鸡丫条,捡菜花桃痴。这时候的菱都变了颜色,不再是绿色,不再是暗紫红色,经过一冬的浸泡,都老成了一抹黑,焦炭一般。前几年,住在石臼湖边的一个朋友送我一篮,剥着菱,吃着喷香的菱肉,我仿佛回到了石臼湖边,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http://s2/mw690/b8163d32nd134371ea291&690菱母头 石臼湖" TITLE="菱 菱母头 石臼湖" />

http://s3/mw690/b8163d32nd13437207662&690菱母头 石臼湖" TITLE="菱 菱母头 石臼湖" />

http://s1/mw690/b8163d32nd13438268010&690菱母头 石臼湖" TITLE="菱 菱母头 石臼湖"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