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蓝的作用和种植方法

标签:
文化图片健康非遗蓝染 |
名称:蓼蓝
类别:清热药
拼音:liǎo lán
拉丁:Polygonum tinctorium
别名:蓝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一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须根细,多数。茎圆柱形,具显明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毫米;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边缘有毛;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8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苞片有纤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6~8,着生于花被基部,药黄色,卵圆形;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歧。瘦果,具3棱,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果期8~9月。
产地:我国南北各区有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
采收加工:一年可采集2次,5~6月采第一次,8~9月采第二次。割取地上部分,去杂质,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1.蓼蓝实:苦、寒、无毒。 2.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3.吴蓝:苦、甘、冷、无毒。
功能主治:解毒、解热与杀菌
也可以制作靛泥,用于染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