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墟·青铜器——后母戊鼎”邮票(欣赏)

(2016-07-17 16:25:49)
标签:

司母戊鼎

郭沫若

中国国家博物馆

母戊鼎后

曲力

分类: 邮海漫步
http://s16/bmiddle/003mYMFczy73k8Wg5AP9f&690

连接: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后无法辨认,砸去一只鼎耳,将其重新掩埋。1946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201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后母戊鼎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字应作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改为,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2011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

感谢好友曲力老师的惠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