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词牌释义

标签:
杂谈 |
http://s11/mw690/b808ee7atd41267abd0fa&690
鹧鸪天
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调名简介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 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不可不知。
题考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鹧鸪天》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1]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调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1]
格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2]
1.【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3]
8.【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10.【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2.【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3.【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4.【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7.【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9.【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20.【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1.【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2]
23.【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5.【宋】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28.【现】闫达尉《鹧鸪天·伤高怀远几时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