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乙烯的检验

(2013-08-25 22:30:55)
标签:

教育

分类: 有机化学实验

组长:高二(5)班:史刘越

合作者:高二(5)班:董铭彦、倪艾珺、丁依

高二(6)班:高楷文

高二(8)班:顾金涛

实验日期2013-8-25  13:30

实验目的:掌握制备和检验乙烯的过程和方法,了解乙烯的部分化学性质,根据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总结有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技能。

实验环境和器材

药品:乙醇、浓硫酸、沸石、NaOH溶液、酸性高锰酸钾

装置:铁架台(带铁夹)、圆底烧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两支试管、四根导管、两个双孔橡皮塞、两个橡皮管

实验原理

1.  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2.  NaOH溶液的作用:除杂

3.  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在有机物制取时,经常要使用较大体积比的浓硫酸,通常都是起以上两点作用。

4.  分子内的脱水反应(本实验即消去反应): 

http://s1/mw690/b7d3f1c0gx6C8CMVpvO90&690

5.  酸性高锰酸钾:能使乙烯褪色

6.  当乙烯温度到达140℃时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温度过高会碳化,故加热时实验温度应控制在170℃之内。

实验步骤

1.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2.  在圆底烧瓶里注入一体积乙醇,再缓缓注入三体积浓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匀,再加入沸石。

3.  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伸入液面以下。

4.  点燃酒精灯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温度控制在170℃左右。

5.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6.  实验结束后,先撤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

1.  圆底烧瓶内液体沸腾;

2.  试管内产生气泡;

3.  一段时间后,酸性高锰酸钾褪至无色。

注意事项

1.  制取乙烯时,要认真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加热时因漏气而引起燃烧。

2.  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

3.  烧瓶的耐热性较差,直接接触火焰时易炸裂,一旦烧瓶炸裂,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溢漏的不良后果是严重,因此,烧瓶要垫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4.  将反应物混合时,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乙醇中,边注入边轻轻搅拌。

5.  烧瓶中加入少量沸石,防止加热时瓶内液体爆沸。

6.  温度计应浸入烧瓶内液体中,但不要接触烧瓶底部。

7.  给反应物加热时,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50℃,以尽量减少生成乙醚。

8.  为了防止加热时可能出现碳化现象,当有乙烯生成后,加热就不能过于强烈,此时应使烧瓶离开石棉网约0.5厘米,控制温度在170~180℃。

实验讨论与总结

1.  本次实验做了两次,第一次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开始没有检查气密性,圆底烧瓶上方的橡皮塞没有塞紧导致漏气,试管内的导管液面倒吸。

2.  实验时因为卸下装置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拔出导管时导致仪器损坏。

3.  用水冲洗残有沸石粉的烧瓶时,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1.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  消去反应即为分解反应,乙醇中的氢和羟基结合生成水。

 

注:图片因未知无法插入日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