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敏——贵州织金庵、阁、寺、庙文化特色简介

(2012-12-16 13:12:08)
标签:

文化

庵、阁、寺、庙 

姓名:张敏        学号:02111002033    班级:10中文本2

 

 按语:织金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在清朝立国的二百多年间,地方文武官员和富绅商民依据儒、释、道三家教义,依托这里的奇山秀水,陆续修建了寺庵庙宇、宫观殿舍和学馆祠堂一百余处。古迹遗存至今的仍有二十七处,其中著名的有财神庙、鱼山、东山、文昌宫、斗姥阁、保安寺和玉皇阁等处,已经以织金古建筑群的名义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多的上乘古迹文物荟萃于一地,在全省绝无仅有。与此相应的还有遗存于旧城巷陌的传统民居,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我的家乡——织金,位于贵州西部中心地带,县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丰,山、水、洞俱佳,1991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据清道光进士谌厚光编纂《平远州志》记载:“织金秦属巴郡;汉属牂牁郡;为仡佬族世居;晋以后彝族入主;宋、元、明为毗喇郡;清代为平远州;民国3年(1914年)1月以平远州城东有织金街、织金关得名而改为今织金县。”

 织金城文物古迹有74处,其中颇为著名的有“四庵”、“四阁”、“四寺”、“四祠”、“八大庙”,多系清代乾隆盛世建筑,即观音庵、紫竹庵、白衣庵、回龙庵;玉皇阁、斗姥阁、文昌阁、文腾阁;隆兴寺、地藏寺、东山寺、寿福寺;武侯祠、忠烈祠、丁公祠、雹神祠;财神庙、文昌庙、关帝庙、龙王庙、马王庙、炎帝庙、黑神庙、城隍庙。儒、释、道,应有尽有,融各家文化为一体。

 以下,我将对它们做一些简单点的介绍:

 东山寺

 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

 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

 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斗姥阁

 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阁楼,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龙王庙

 位于城关镇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于清初。坐西向东。由山门、大殿、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通面阔9.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双步廊,前廊深1.82米,后廊深1米许。隔扇门窗。观音阁,面阔三间,通面阔7.7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6.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隔扇门窗。

 财神庙

 位于城关镇城北路南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坐北朝南。由山门、两厢、正殿组成。占地面积约6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0.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5米,通高13.96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四层四重檐歇山青瓦顶。东、南、西三面带廊。隔扇门窗。

http://s10/mw690/b7ca2ad1xd0f1670fa7d9&690

http://s5/mw690/b7ca2ad1xd0f167a32ab4&690

 白衣庵

 位于城关镇白玉巷东。始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七年(1802)重修。坐东向西。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封火山墙硬山顶。存前殿、正殿。两殿均面阔三间,通面阔10.89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42米。隔扇门窗。正方形天井。


http://s2/mw690/b7ca2ad1xd0f171dbe131&690


 隆兴寺

 位于城关镇城防路南段西侧。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左右偏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青瓦顶。前带廊,深1.9米,穿枋雕刻精湛。

 紫竹庵

 位于城关镇紫竹路东侧虎丘山上。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通面阔11.6米,进深二间,通进深7.2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台基高1米许。隔扇门窗,翼角起翘。

http://s15/mw690/b7ca2ad1xd0f17787972e&690

 关帝庙

 位于城关镇城南路南段北侧。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县人民政府驻地)侧,康熙四年(1665)知府刘勇移建于南关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东向西。由前殿、月台、后殿、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1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前后带廊,深1.98米。隔扇门窗。月台长13.85米,宽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块斜铺,左右铺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镶边。台前左右两旁透雕双狮。

http://s4/mw690/b7ca2ad1xd0f17a0d5f83&690

 保安寺

 位于三甲白族苗族乡三甲村北。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倚一石峰建造,由大殿、观音阁、地母庙、禅房等建筑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2.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2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悬山顶。带周围廊,深1.3米。撑拱、雀替、栏杆木雕精湛。观音阁,坐南向北,依一天然岩洞而建。三层重檐六角攒尖青瓦顶。一层前宽后窄,分别长11.8米、6.1米,进深5.8米。二层为半六边形。三层为六边形。斜撑、门窗等木雕精湛。地母庙,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五间,通面阔17.3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3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

http://s7/mw690/b7ca2ad1xd0f17c12a6b6&690

 寿佛寺

 又名“三楚宫”,位于城关镇支前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现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东。由大殿、戏楼、厢房及牌坊组成。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84米。山墙嵌“重修三楚会馆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宽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宽1米许,厚0.4米。额题“庙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见方。首题“重修三楚会馆序”。碑文记重修事。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http://s15/mw690/b7ca2ad1x7b4b5960756e&690

 玉皇阁

 位于城关镇玉屏路中段北侧。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庆、道光年间两度重修。坐东向西。由阁楼、前殿、后殿及禅房组成。现存后殿,二层,底层面阔五间,通面阔17.49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青瓦顶。明、次间前檐为砖拱门,稍间砖砌拱窗。

http://s10/mw690/b7ca2ad1xd0f17eb97649&690

 龙王庙

 位于城关镇清泉路龙潭南侧。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南向北。由大殿、两厢、山门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1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1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廊,分别深3.5米、2.9米。隔扇门窗。

 杨泗将军庙

 于城关镇双堰塘畔。始建于清代中期。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10米许,进深三间,通进深5米许。隔扇门窗。

 文庙

 位于城关镇文化路中段南侧。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后屡次重建、维修。同治年间重建。坐北向南。南北长169米,东西宽47.5米,占地面积802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由牌坊、棂星门、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组成。现存棂星门、大成殿等建筑。棂星门,四柱三间三楼,中间字碑阴刻“棂星门”3字,左阴刻“金声”,右阴刻“玉振”。门高5.41米,宽22.5米。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8.25米,进深9.16米,硬山顶青瓦顶。额枋浮雕八仙过海、龙凤图案。殿上悬挂“万世师表”、“生民米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4块匾。孔圣碑,白绵石质。方首,高3.25米,宽1.08米,厚0.25米。首题“至圣先师孔子赞”7字。刻于同治年间。颜曾思孟四子赞碑,白绵石质。4碑均为方首,分别楷书阴刻颜子赞、曾子赞、思子赞、孟子赞。刻于同治年间。

http://s5/mw690/b7ca2ad1xd0f18132a5d4&690



http://s3/mw690/b7ca2ad1xd0f181b3f5d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