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文本素读的意义与方法

(2016-05-17 15:49:25)
分类: 语文教学

教师文本素读的意义与方法

 

"素读"原是日本人对中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何谓素读?上海特级教师邓彤博士说: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的蕴意。“素读”是一种本色阅读,是最原始的也是最“语文” 的阅读。

素读”教学就是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最朴素地解读。

独立的“素读”,是语文教师回归自我的体现,是教师作为一名普通阅读者主体性得到保证的体现。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在教参阴影的笼罩下,自身的阅读能力逐渐退化,成了教参资料的贩卖者。其实,不论教参对文本的解析多么的准确和具体,不论专家们对文本的研究多么的细致和深入,都必须通过教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才能具体地进入教学的过程。如果没有了教师通过素读得来的理解和感受,只是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结论传达到学生,这样的教学是很难产生效益的。

教师备课中的“文本素读”应该是一种非功利的、排除相关参考资料的初始阅读。在备课过程中,清空自我,获得一种最原始也是最单纯的阅读体验。教师要能清空浮躁难耐的心气,排除急功近利的意念,不急于借助一些参考资料,而是先直接阅读文本,或默读或诵读。通过独立的反复的直接阅读,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领会作者的意旨指向,形成对文本个性化的感悟和解读。教师自主地与文本相交融,让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保持平等,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作为读者的主体性,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增强阅读的敏锐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语文老师不只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这里的“善于读书”绝不是拿着教参和其它资料的“对照阅读”,而应该是自然状态下的“文本素读”。因此,“素读”应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起点,是教师备课中最初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叶圣陶先生的话中强调“善于读书”,但同时也强调了善于读书的结果,即“深有所得”。那么,如何做到“深有所得”?

"素读”教学观倡导找出散布在作品中的关键词,探寻这些词语在作者的语言体系中的特殊含义。从语言最小的单元——词,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的节奏,逐一加以推敲,最后再把它们重新组合到一起,最终重新建构整个作品。素读教学观认为,对文本里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素读,可以带动对整篇课文的理解。用素读的方式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带领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感悟文本的独特魅力。“素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个一”简述: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

因此,我们在素读文本时,应着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  文中有什么: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

分门别类梳理教学资源:

 字词类——单音节、双音节、四音节等;

 修辞类——夸张、比喻、拟人、排比、重复等;

文体类-——说明文、散文、记叙文等;

写作技巧——顺叙、倒叙、插叙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文学知识——作者、背景等。

 

2、  教什么:确定其中最有价值的一至两点为本课教学目标并正确表述。

从中提炼教学资源:

根据课标:(具体参见学段目标)

根据学情:学生未知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未发现的

根据课文:选择本课最有特点的内容

以我执教的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课为例,通过约十遍的朗读、背诵,素读文本后,我列出了下列的“清单”:

13   美丽的公鸡(经典童话)

漂亮、好看、骄傲        知错就改、有礼貌、虚心请教、帮助人们做事

(外表美)             (心灵美)

故事中的动物:

公  鸡 ————打鸣

啄木鸟 ————治病

小蜜蜂 ————采蜜

青  蛙 ————捉虫

老  马 ————驮粮食

词语:     美丽的公鸡            自以为是

              长嘴巴的啄木鸟        得意洋洋

              鼓眼睛的小蜜蜂        大摇大摆

              大肚皮的青蛙          冷冷地说

              驮粮食的老马          伤心地问

                                     惭愧

句式:不光……还……

重点语句:

因为他们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根据素读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引发思考

1、朗读儿歌。

2、板书课题,重点指导“鸡”的书写。

3、齐读课题。

4、“美丽”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公鸡是不是真正的美丽?

二、 词语积累,看词说文

1、 自读课文,看看这个小故事中有哪些动物?

2、 用书上的语言给这些动物前面加一个词。

3、 读一读文中重点词语:自以为是、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冷冷地说、伤心地问、惭愧。

4、再读课文,想一想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

三、品味语言,感悟道理

1、用心读读课文,说一说或用朗读告诉大家公鸡是不是真正的美丽?

2、对比朗读:2、3、4自然段中公鸡说的话。

3、集体汇报交流:从哪儿可以看出公鸡的美与不美。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只(           )的公鸡。

5、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 联系生活,感情升华

说一说:我们周围有哪些美的人?他们美在哪儿?

板书设计:

13   美丽的公鸡

外表美

心灵美

独立的“素读”,要能持之以恒。无论身处何种生活环境与教学环境,均能诚心诚意、静心静气地坚守我们语文教师自我独立的素读。最后以钱梦龙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为了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我备课首先考虑的不是怎样‘讲’文章,而是自己怎样‘读’文章。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诵,或默想,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所谓‘教’,也不是把自己已经认识的东西全盘端给学生,而是着重介绍自己读文章的思路、方法和心得,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到阅读中去理解、品味。我发现,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出了感觉,才能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