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赫·陶茨》:难以理解的爱的救赎

标签:
托赫·陶茨娱乐 |
分类: 电影影讯 |
托赫·陶茨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生活理想简单到只要找一个地方睡觉而已,但他还是被成人世界里的残酷毁灭了。
托赫·陶茨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的信仰里,耶稣可以拯救世界,可以随时解救他,还包括他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相信耶稣就会得以解脱,所以他选择以极端深沉的自我牺牲去拯救一个深陷充满性侵、暴力、阴暗的家庭的女孩Benno,这种爱的救赎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虽然伟大却也是很难被理解的。
影片分为三个章节,信仰、爱、希望。在这三个章节里是两种价值观的分裂。托赫·陶茨无意中闯入一个阴暗家庭的生活,又无意中爱上这个家庭里的女儿Benno,但Benno有一个充满着暴力、血腥的家庭,父亲喜怒无常,母亲助纣为虐生活在老公的阴影下,为了帮助Benno鼓起勇气逃脱这种无助的生活,托赫·陶茨只能用一种更加无力的方式来对抗残暴无情的父亲。
故事构架其实很简单,但是过程很纠结,导演在手法的处理上显然是成熟的,以一种惨绝又毫无希望的方式去陈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靠信仰去反抗的男孩如何去与踩低践踏信仰的群族做斗争的故事。在被虐的过程中,托赫·陶茨被暴力,被喂食发霉的鸽子肉,又被男同志性侵,但每一次他都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到这个家庭,活在Benno的身边,即使他们不会再有互动,但他只希望Benno能鼓起勇气逃出这个家庭,开始另外的生活。
两种价值观一直在对抗,残暴的父亲嘲讽信耶稣“是因为对生活懦弱,因为害怕”,而托赫·陶茨则是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会随时随地信耶稣的虔诚教徒。甚至在他临死的那一刻,问他耶稣在哪?耶稣能来改变他的命运么?他依然指着他心的地方,耶稣就在那里。
令人欣慰的是,托赫·陶茨的死换来了Benno决心要逃脱生活的决心。作为希望篇的结尾,这样的残忍是令人心碎的。还难得的是,在极度的绝望里,一直都有爱,年少时的爱情总是如此纯真,一朵纸花、响动的风铃,一段口哨声,以及在泳池里燃烧又熄灭的爱的欲望,都是无声地在对成人世界里的复杂游戏与残忍做嘲讽。
当然,像托赫·陶茨对Benno的这种极端的爱的救赎,确实是很难被理解的。我惊讶于80后的年轻导演凯特琳·葛蓓,可以用这样一种阴暗的手法去描绘世界,也许在爱的世界里,任何一种救赎的方式都是存在的
前一篇: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
后一篇:不同类型人演绎出的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