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什么样的时代

(2013-05-22 09:41:52)
标签:

电影市场

北京遇上西雅图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娱乐

分类: 娱乐盘点
    今年第一季度的电影市场上演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洗牌”运动:电影票房过亿元已经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在《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片票房抬高门槛的推力下,过5亿元成为一部成功影片的新基准线。当下票房时不时来一次爆炸式增长,卖座片不用挤在贺岁档也能捞到钱,上市电影公司股票频频涨停。对比去年年轻导演作品票房折翼的事实,现在市场却看到年轻导演翻身做主的一线光芒。过往影市上多推崇张、陈、冯三大导演作品,但近半年以来,是否富含类型影片元素,悄然成为市场判断一部影片能否大卖的标准之一。
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什么样的时代

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什么样的时代

  尽管目前影市拥有票房大卖等利好因素,但赢家通吃之下,却是众人饿死、炮灰成群的残酷现实。在类型片崛起的光芒底下,跟风潮、以滥充好的投机心理严重。尽管票房大卖,但当下的电影难以称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只能止步于成功的大众商业片。难怪导演李安最近谈到大陆电影时直言,大陆有很大的市场,但还没有很好的电影。

    这是一个好时代?

    五一的票房奇迹并非小概率事件。有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半年来影市持续高增长的态势,重头影片要达到票房成功,可以在一年里众多档期内选择上映时间,卖相佳的影片终于可以不再挤在年底贺岁档,也更容易捞到钱了。增幅因素来自于影院增加了751家以及今年票房过亿影片达16部,而去年同期过亿影片只有13部。

    这是一个坏时代?

    尽管票房大卖,但《泰囧》、《致青春》难以称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只能止步于成功的大众商业片。哪怕是大卖的《致青春》,观众口碑也并不是全部唱好。文化界人士路金波在微博上对该片大批特批,认为该片比不上相同主题的经典影片:“130分钟冗长无序(韩庚伤疤那条线可删)。同类型比,《三个白痴》100分,《那些年》80分,此片可得40分。”影评人“明光暗影”也认为,《致青春》就差新导演惯有的毛病——舍不得那一剪刀子下去,过分地直抒胸臆,唠唠叨叨,结尾的车祸免不了落入俗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