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旧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2013-05-07 15:54:54)
标签:

怀旧

青春

杂谈

分类: 娱乐盘点
    近些年来,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的青春电影在中国迅速走红。无论草根追梦的微电影《老男孩》,还是对爱情懵懂的《致青春》,都因洋溢的怀旧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怀旧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怀旧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怀旧情怀与观众产生“共鸣”


  2010年年尾,“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风靡网络。片中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重新登台找回梦想的心酸浪漫在搞笑情节中体现,产生了“笑着流泪”的效果。2012年初,《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凭借温馨与感动的青春爱情,创下了台湾电影在大陆最卖座的记录。

  最近,赵薇执导的处女作《致青春》,在不到一周时间票房已经超过3亿元。而即将在5月17日全球公映的《中国合伙人》,则以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为原型,讲述三个年轻人的创业励志故事,备受观众期待。

  “这是中国式青春的集体回忆,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影子,太有共鸣了。”网友“棉夿”在看完了《致青春》后表示。

  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新白娘子传奇,这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男生群架、女生夜话、借酒消愁、阶梯教室自习、毕业时的歇斯底里,又是中国“70后”、“80后”、甚至“90后”对青春的集体记忆。

  事实上,很多观众走进影院也是为了寻找曾经的记忆,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青春做一次反省。

   “看完《致青春》后有点‘虐心’,多年前的梦想、往事一下子涌了出来。但也很感慨,走过青春后会失去很多东西,年轻时做过的事情,现在再也不敢做了。”35岁的陈家萌说。

  而更多观众在“忆青春”中也收获了“珍惜”。正如《致青春》三位主创对青春的解读,“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

  青春题材电影走俏与制片方在前期策划方面考虑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同时注重影片的市场营销分不开的。他说,2012年,中国生产各类影片数量达893部,票房为80多亿元。虽然排名前20位的电影比较成功,但多数票房惨淡,有些甚至很难收回成本。

  “中国青春题材电影发展呈现‘真、善、美’的艺术特点。”不少青春电影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编导能够抓住真情实感,运用电影语言表现年轻人对爱情、事业的追求,让观众产生“共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