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看法
标签:
杂谈 |
分类: 医用语文作业论文 |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孔子除了在思想这样认为,他在行为上也是这样做的。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在教育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突破了对受教育者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孔子以前,"学在官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贵族。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他的学生来自11个诸侯国,有各种出身的人。 孔子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坚持启发式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强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与行结合,将获得知识和增长才干结合起来。提出学而优而仕、仕而优则学的终身教育主张。一方面借以冲破当时官吏制度中的世卿世禄制,有利于选贤任能。另一方面又使得已经任职的仕人为胜任工作继续学习。孔子的许多弟子,如颜渊、子路、子贡等,一边任职,一边不断回到孔子身边请教问学。
孔子的成就不知为古人所认可,也为现代人所认可;不知为中国人所认可,更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所认可。所以说,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人”。
以上就是我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和看法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