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经济的血液(一)

(2014-09-23 17:33:30)
标签:

房产

财经

股票

文化

历史

分类: 金融

         可以说,货币是经济的血液。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们想活下去,而且活得好,必须要了解货币。 人们都知道,血液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人们也经常会用血液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重要性,比如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而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和血液与人体的关系非常类似。 人们就像社会的细胞和组织,需要通过货币媒介,实现与整个社会的交换。 如果人体中的血液是坏的,那么就会毒死细胞和组织。 同样道理,如果社会经济中的货币是坏的,就会让人们失去生存机会。

   对于血液或者货币来说,有两个关键要素:总量和分配。 从本身的角度来说,血液有两个重要特点:1、量:血液量,血液少了是贫血,血液多了爆血管;2、质:血质。 对于宏观经济来说,货币也同样有两个重要特点:1、量:货币量,货币少了是经济萧条,货币多了是通货膨胀;2、质: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或者说货币背后代表的资源。 从分配的角度来说,血液也可以分为两部分:1、功能性分配:不同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器官不同的血液量;2、疾病性分配:血液的病态分配;同样,社会经济中,货币也可以分为两部分:1、阶段性重点配置:对于突破社会瓶颈的货币配置;2、长期性重点配置:社会毒瘤的产生。 那么,以血液的类别,考察货币本身的量和质,然后分析货币的分配,就能够对货币形成一定了解。 了解了货币,也就对社会经济和个人财富发展形成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货币本身的质量和分配特点,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部分:货币发行量:爆血管或者贫血; 货币质量; 货币购买力; 货币分配分析与房地产肿瘤。
  

A、  赚钱与货币系统
  
  想发财致富的人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题。 2000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收入为4000元,然后他的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10年后(也就是2010年)增加将近6.2倍,收入变成将近25000元。 如果再过10年,那么他的收入将达到15.5万元。 这个收入提升的速度看上去非常快,这个人似乎变得有钱了。 那么,这个人是更富裕了,还是更穷了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决定了,一个人应该选择:好好工作,投机,或者尽快逃离。
  
  人们赚钱往往会忽视社会背景。 中国无数人崇拜“股神”巴菲特。 因为,巴菲特就是像这个年轻人,通过收入增加的方式,经过数十年不到20%的持续财富增长,成为世界知名的富豪。 那么,中国人觉得,按照巴菲特的经验,一个人的收入增长能够达到20%增长这个比例,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然后可能成为富豪。 但实际上,只看个人的收入增长根本没有意义,必须要看到社会经济背景,才能够确定一个人是更穷还是更富了。 可以说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决定了个人财富增长的意义。 假如这个年轻人是在日本(日薪是4000日元),从2000开始的十年间,假设日本通货收缩总共达到10%,也就是物价变得更加便宜。 那么意味着,这个人经过10年的名义收入增长后,实际收入增长更多,增幅达到了7倍,已经变得相当富裕了。 如果再考虑到这10年间,日本房价下跌超过30%,那么这个人的日子相对变得非常好过。而且,日本社会的等级化和收入平均的特点非常明显,人们的年收入基本上与社会资金量的比例相符。 当社会通货收缩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也在减少。那么,当别人收入减少的时候,这个人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工薪族的成功故事。 他从低收入变成高收入所展示出来的实力,也会得到很多女性青睐。 而如果他在美国(月薪4000美元),经过10年月薪增长到25000美元。 考虑到过去10年,美国的通胀率大致达到30-40%,那么这个人的实际收入等于增加了4倍左右。 同时,在美国竞争环境中,人们收入变化频繁,成功故事很多(当然变穷的故事同样多)。 过去10年的收入成长,并不意味着未来10年收入继续成长, 那么,他的生活改善幅度较明显,成为社会的较富裕阶层。 但是,他的表现并不非常突出,只能说还不错而已。 而如果他到了中国,从月薪4000元人民币,经过10年增加到25000人民币。过去10年,中国的M2增幅为5倍多,他的收入增长基本上与M2相差不大。 也就是说,表面上他的收入增加了很多,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明显富裕。 如果考虑到货币质量,他实际上变得更贫穷。 因为,虽然他的收入增长了6倍,个人所得税税负增加了数倍,同时大城市的房价差不多增长了10倍,医疗费用增长了数倍、孩子教育增长了数倍到十倍以上…… 所以,他实际上变得更穷,没有什么可高兴的。 他如果是一个技术人员,持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技能,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然后收入在10年时间增加了6倍多。 但是,技术水准的提升并不代表着他的生活质量提高,而是生活质量的下降,这就是中国环境的作用。 当然,更加极端的是津巴布韦,社会中的货币总数每年以成百上千倍的乘数,实现持续的快速上涨。那么,这个人别说每年收入增长20%,就是每个月、甚至每天增长20%,到头来也是赤贫。 因为,他赚到的钱只要稍微花的慢一点,就迅速缩水。 所以,不是个人收入,而一个社会的经济背景,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富裕或者贫穷、生存或者死亡。

 

       “赚大钱”在宏观一样上,和在微观意义上是不同的。 在一个正常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想赚很多很多钱。 但是总的来说,能够赚大钱的总是少数。 不论在欧美日,还是中国和津巴布韦,富人总是整个社会中的少数。 而且,“富人”越少,反而说明社会越发达。 比如说,当一个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是人身家亿万。 那么,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发财致富,让人们向往;而如果整个社会里所有人都是亿万财产,那就不是发财致富,而是津巴布韦,绝大多数人陷入极度贫困。 因为现代社会,金钱的表现形式已经不是金属货币,而是信用货币,包括纸币和电子货币。 不论日元、美元、人民币元、津巴布韦元,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财富,而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 这种符号代表着,各自国家社会的信用程度。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且,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富豪群体,“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也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标志。 但是,在人们真正的生活中,却发现美国人都非常穷。 大多数美国人每个月也就赚3000-5000美元,还得交各种税费、付各种账单。 美国人根本消费不起很贵的东西,很多人的积蓄不够一次汽车大修的钱。 大部分在美国卖东西的就得卖的很便宜,比如说10、20块钱的裤子、衬衣等,甚至还有很多不到10美元的衣服。 很多年以来,大多数美国人都买着这些廉价的衣服,工资也没有太多的增长。 “赚大钱”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实际上都遥不可及。 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美国,都在过着很普通的生活,跟“美国梦”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大。 与之相对比,在2000年之后的第一个10年,中国“赚大钱”的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 尤其在2008年之后,中国轻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 当美国人都买不起欧洲奢侈品的时候,中国人去欧洲买东西的时候,则排起了长队。 当大量中国人涌入LV等箱包店的时候,这些商店只能采取限购措施,害怕中国人一下子把店里的东西一抢而空。 到了2010年之后,中国百货商店中,女士的凉鞋动辄500块钱以上,经常还不是“大牌子”。至于在美国经常卖一两百块、甚至几十块钱美元的欧洲名牌,在中国动辄可以卖到上千块钱、甚至几千块钱人民币。 按照美元:人民币大约在1:6.5-6.5的水平,中国人的消费比美国人高出很多。 当然,中国人消费比美国人消费高出很多,不仅仅表现在汽车、房子、衣服、电子产品等等方面。 到2011年,中国人在食品上的绝对价格,按照汇率换算方法,也在赶超美国。 那么,中国人“有钱”了,中国人就真的富裕了吗? 很显然,中国人的消费过高,结果是更穷了。

 

 在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信用决定人们的财富。 一个社会的经济背景,可以归结为货币信用。 一个人可靠不可靠,涉及到其他人会不会给这个人赊账,或者是否从这个人手中买东西。 而一个社会可靠不可靠,涉及到人们会不会用自己手里的资源,和这个社会进行货币交换,或者说接受这个社会的货币。 如果一个人品行可靠、做事诚信、综合能力强,那么很多人都会愿意和他做生意。 人们即使赊账给他、或者从他身上少赚一点钱,都愿意跟他做生意。 而如果跟一个不守信的人做赊账生意,即使不守信的人承诺很多,最后自己都要赔掉。 当然,很多人会跟不守信的人做生意,这经常是别人挡都挡不住的。 但是,这些人赔钱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同样道理,纸币或者电子货币就是一个社会的信用程度,使用货币就意味着相信这个社会的信用。 于是,这就出来一个问题:这种货币真的可靠吗?

 

而一个人在赚钱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货币的信用程度如何。 比如说,在过去10年,日本的东西越来越便宜,表明日本社会和日元的信用表现良好。 因为,人们拿着日元可以买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所以日元是可靠的。 同时,津巴布韦元通胀到了天上,人们拿着津巴布韦币一年,就等于几乎变得一文不值了,这表明津巴布韦国家和社会毫无信誉。 所以,人们在考虑赚钱的之前, 就要首先了解不同的社会、分析不同的货币,防止手中的货币迅速贬值。 比如说,如果人们不考虑货币的问题,即使再辛苦赚钱,最后也要血本无归。 这就像把货物卖到津巴布韦,拿到津巴布韦元。 但是,拿到津巴布韦货币有意义吗? 除了“血本无归”,个人变得更加贫困,还有什么结果呢?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要积累财富,首先要关注钱背后的社会信用。 在社会中,总有人告诉人们,不要管社会的事情,把自己管好、多赚钱才是真的。 这句话看上去很正确,也让不少人相信,人们也按照这个思路生活。 但是,如果了解金钱的性质,就知道这是一句谎言。 如果人们不管社会,也就意味着不管钱的性质,不管钱所代表的社会信用,那么赚钱有什么意义呢? 就是赚了1万亿津巴布韦币,有什么价值呢? 所以,只有关注钱本身,透过钱其本后的社会信用,才能够具有获得财富的必要能力。 也就是说,具有在金钱上分辨是非的能力,是赚钱获得真正财富的开端。 如果不明辨金钱与社会信用,只能在金钱上的智商越来越低。 而且,如果只顾赚钱,而忽视钱本身的话,结果也必然是在辛苦赚钱之后,眼看着自己越来越穷、生活越来越艰难。 打个比方,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社会总是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看住自己的钱,防止自己的钱被人在不知不觉中偷走。 所以,当奥巴马坚持通过印钞票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时候,美国民众开始大量反对。 而且,越到后来,奥巴马印钞的空间就越小。 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敢于手握巨额的现金,因为这些企业相信自己手里的现金不会因为严重通货膨胀而急剧贬值。 与美国相对比,中国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清醒。 中国人作为自私和短视的典型群体,其思想就是“只顾眼前、只管自己、好好工作、辛苦赚钱和攒钱”。 而社会教育系统和舆论宣传,都在给人们灌输这种观念。 同时,国家通过大量印钞,让人们手里的钞票持续缩水。 在80年代初,“万元户”就是整个中国社会非常稀缺的富人群体。 但是,到2010年代初,也就是30年后,一万元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附近,连四分之一平方米的房子都买不起。 可以说,人们即使再努力赚钱、攒钱,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愚昧的人们只看到自己越来越穷,看不到自己越来越穷的背后原因。 这样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实现财富积累,前提是对金钱的选择。 世界上有不同的社会系统,这些社会经济系统都是不同货币代表的。 比如说,north korea和津巴布韦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经济系统;阿拉伯国家的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经济系统;人民币代表一种社会经济系统;美元、日元、欧元代表一种社会经济系统…… 一个人要想生存和发展,首先要选择自己的方向道路。 方向道路错了的话,个人越努力、前进得越快,结果就是穷的越快、死亡的速度越快。 真正赚大钱的人们,都开阔眼界、开动脑筋,通过了解社会机制,分析金钱的流通模式,并且从中找到方法和窍门,“轻松”地赚到钱。 总的来说,聪明人会选择在发达国家发展,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发展。 像施瓦辛格这样财富和社会地位“兼收”的人,其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逃到了美国。 而日本能够在二战后快速发展,起点也是麦克阿瑟将军改变日本的社会系统,然后日本依靠north korea战争的物资供应者的地位,依靠美国大量的专利技术援助,到美国偷了很多技术,并且依靠占领美国市场而开始的。 当然,西欧的经济发展也是在美国保护伞之下,依靠“马歇尔”计划而开始的。或者说,不论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的保值增值,还是美元的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其前提基础都是美国系统的保护,包括美国社会系统和军事系统的保护。所以,不论高科技企业、还是全球的金融资本家,大多数以美国为基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其原因就在于,因为美国的系统,美元的购买力保持稳定,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发展事业。 与之相对比,中国的社会系统,以及印钞导致的通货膨胀率,让人们无法通过工作赚钱,过上富裕的生活。 中国能够赚钱的都是社会权/力垄断者,以及和权/力相关的炒作者。 而这些人赚钱的方式归根结底在于“贷款”负债。 总的来说,在中国持续通胀的背景下,负债规模越大,也就是当“负翁”的能力越强,才越是“有钱人”。 所以,最杯具的就是做技术的人们,辛苦做技术的结果经常是攒不下钱、买不到房子、找不到妻子。 陈景润二十多年“蜗居”在几平米的地方,那是真正的“蜗居”。 即使被树为整个社会的典型之后,成了中科院院士,他还因为分不到房子而威胁要跳楼自杀。 那么,在中国做技术的基本上都在重复走着陈景润的路,只不过从分不到房变成买不起房。 当然,买不起房的本质也是分不到房,因为依靠权力的人都内部低价分房了。 所以,对于做技术的人们来说,选择赚美元还是赚人民币,才是第一位的选择。 做技术的人拼命学英语,然后留学或者移民出国。 这样看上去会很累,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语言学习上。 但是从中长期的角度,能够做技术赚美元,比做技术赚人民币,来得数目更大、更有发展前途,未来也更有保障。


  所以,人们想赚钱的话,首先要弄清楚金钱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其社会经济背景。否则,越想赚钱的人,到时候就亏得越惨。 而中国的货币系统决定了,人们认真工作必然是吃亏的,而且往往是越来越穷。 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有两条路来选择:1、投机; 2、逃/离。 当然,逃离不仅仅意味着移民,离开中国。对于不愿离开中国,或者无法离开中国人来说,“逃离”可以是基本上退出中国的经济系统。 比如说,停止工作、最低限度消费,并且把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钞,或者转存境/外。 那么,具体是应该投机,还是逃/离呢? 这就需要对货币进行进一步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