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态素读教材现代诗歌(一)《我爱这土地》中鸟的形象的探究

(2015-04-13 14:03:53)
标签:

教育

分类: 质美阅读

《我爱这土地》中鸟的形象的探究

前几天,在学习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时候,与孩子们一齐赏析,突然之间谈到了这首诗歌的一个意象,也是极重要的一个意象,就是诗人化身为 “鸟”,为什么要用鸟作为这首诗的意象?为什么不用其它的意象来代替?

在中国,化身为“鸟”的文化古已有之,如凤凰、精卫、鲲鹏、青鸟、杜鹃、鸳鸯、麻雀等等。这些鸟的形象往往都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味,如凤凰意味着勇于牺牲的精神;精卫含蕴着勇于抗争、锲而不舍的精神;鲲鹏意味着志向高远;青鸟意味着传书的信使;杜鹃意味着悲哀愁思;鸳鸯意味着亲密爱情……

尽管不同的鸟有不同的意味含蕴,但人们借鸟来表情达意却是一种极为含蓄的手法。《我爱这土地》中艾青用鸟来作设喻,想要取的也许就是甚多鸟的形象中意蕴的积极的一面,用鸟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愿意为祖国而高歌,甚至勇于赴死牺牲的那一种勇于抗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追求精神吧。当然,面对着遭受日冠侵略的中华大地这其中也有一种悲壮的情感在里面。这一形象让我们能够从中国的鸟的文化里面去找寻到一种文化的根源,这一设喻是有理据的,是符合中国文化内蕴而不是一种随性而为。

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也有着不少诸如花花草草以及其它动物的形象。但花花草草的形象却多了几分柔媚而少了几分刚性,少有能够取代鸟这一形象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精神;至于其它动物的形象,也缺少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死了都要爱的精神意味。

于此可见,诗人用鸟这一设喻是有其特殊用意的,而鸟这一意象的成功运用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那丰富而激情汹涌的情感,既不平淡也不突兀。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出彩之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