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与教师的关系

(2017-06-15 22:06:56)
分类: 教学反思

校长和教师是学校不同层面但同样不可缺少的角色。二者同样重要,但重要的具体含义则不同。

对学校而言,校长把握方向,策划未来,设计课程,引领风气,影响教师,推动发展;教师则具体落实校长的教育规划,通过每一个课堂,和每一个班级,将学校的愿景一点一点地变成现实。

对学生而言,校长是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课程和课堂及学校文化而施加间接影响;而教师则直接面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辅导中,在课外活动中,在班级建设中……朝夕相处,陪伴成长。

校长外出一个月,学校照样运转,波澜不惊;但教师一天不上班,课就没人上,学校就会闹腾起来。所以有人说,学校可以没校长,但不能没教师。

但是,如果一个学校长期没有校长,学校的运行则会停滞,甚至瘫痪;而如果没有教室上课,校长可以另外聘请教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理,只要校长存在,学校就不会垮。

校长与教师,你能抽象地孤立地说谁更重要吗?如果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说谁更重要,那你能够说教师当上了校长才是成功者,而没当上校长的教师就是失败者吗?

本来在我眼中,教师和校长不但在人格尊严上无贵贱之别,而且在素养能力方面也没高下之分。但不偏不倚、四平八稳地说“都很重要”或“各有千秋”是没有意义的。针对传统观念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人们往往重校长而轻教师的现实,我今天要着重谈谈教师的重要性。

我认为,真正的教师(注意,我没有说优秀教师而只是说“真正的教师”)在综合素养上,不比任何一个优秀的校长(也请注意,我说是“优秀校长”而不只是说合格的校长)差。

校长的人品更高尚些吗?不见得。只要是教育者,都应该具备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其次,还应该具备爱心、责任感等基本的教育素养。在这些方面,真正的教师绝不比校长差。

校长的教学更精湛些吗?不见得。当然也有上课上得好的校长,但总体而言,教师更强。课堂上的深入浅出,行云流水,急中生智,化险为夷,抽丝剥茧……这些技能,恐怕好多校长不具备。

校长的视野要开阔些吗?不见得。有的教师比校长还看书,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但因为博览群书,近看中国,远涉海外,胸有沟壑,心怀天下。

校长的理念要先进些吗?不见得。教师面对一个个的学生,一举一动皆为教育,难道不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何况的确不少真正的教师,正是因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创造出许多教育的奇迹。

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强一些吗?不见得。学生的千差万别,课堂的千变万化,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对教师的管理能要求何其高呀?一个真正的教师都是管理高手。

校长的科研水平要高一些吗?不见得。最好的科研是把难题当课题。一个班,一节课,有多少难题等待着解决啊?而对一个个难题的分析与破解,正是鲜活的科研。真正的教师都是真科研的践行者。

……

那么校长应该在什么地方比教师强呢?我想了又想,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我认为,校长的胸襟要比教师更开阔一些,更具宽容心。作为一个教师,对于“见不惯”的同事可以不理不睬,反正把自己的班教好就是了。但校长不能这样,校长必须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想法“异类”做法“另类”的老师打交道,对公开反对自己的老师也应该宽容。

另外,校长还有一点必须强过教师,那就是社交与应酬能力。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校长必须做一些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甚至连间接关系都没有的事。为了学校发展,有时甚至还必须学会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不喜欢勾兑的领导必须去勾兑,不喜欢吃的饭局必须去吃,哪怕不会喝酒,都必须装出一副很豪爽的样子陪领导喝酒。甚至在中国,较强的喝酒能力应该是校长的任职条件之一。而作为教师,可以根本不管也不屑这些。

尽管在胸襟与应酬方面,校长应该比教师强,但总体上说,如果放在教育事业的天平上称一称,校长和教师的含金量应该不分上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校长是一种奉献。因为当教师是为自己做事,当校长是为别人做事,即为学校老师服务。因此,在我身边有很多人不愿做校长。以我自己来说,以前我一个单纯的班主任和数学教师时,感觉很纯粹——人也纯粹事也纯粹。所谓“人也纯粹”指的是和学生的关系,每天泡在班里,和孩子在一起,心灵可以不设防。所谓“事也纯粹”指的是我每天只考虑如果把班带好把课上好,除此之外就别想其他的了。因此纯粹,所以心静,成就感与幸福感自然源源不断。每个班毕业对我来说,都是丰收,每个学生的离去,留下的都是一笔财富。而现在做校长,我就不那么纯粹了,心里装的就很多很杂,每天都很忙但一天下来不知道忙了些什么。

我曾听到有人这样讥讽:“有的人书教得不好,班主任更不会当,怎么办呢?又不能开除,那干脆就做校长吧!”这话比较刻薄。但我从积极意义上理解,那就是有些优秀老师其实完全具备做校长的资格,因为他的教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可能比校长还优秀,但他只愿做教师,因为他认为不必用校长的名分来证明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成功。

我太同意这个观点了。已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和健在的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以及冯恩洪,都曾先后对我说:“你能够做好一名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当好校长!”对我来说,现在做校长不能说没有一点成就,但总体上远不及我教师时得心应手。

在我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老师,论综合素质他们完全可以搞学校管理,但这样的教师未必个个都愿意当校长,相反有人更愿意静静地做教师。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也是老师,个人素质非常好。论上课,县、市、省级教学能手,质量年年全县前三;论做班主任,她带的班总是那么优秀,孩子们总是那么喜欢她。但前几年,几任领导说“为了工作需要”动员她竞聘中层干部,她都拒绝了,她还是想当班主任,做纯粹的老师。

在美国,校长的收入至少是教师收入的翻倍。我想这一点在中国肯定会引起老师们不满:“凭啥子嘛?就凭他是校长嗦?”其实,管理者收入高于普通教师是有道理的,因为除了管理本身的智力付出之外,他还有对整个学校承担责任与风险,就凭这一点他的工资就应该高一些。当然,校长所付出的一定要和其收入相称。现在有的校长水平不高,又不敬业,如果给他的工资是教师收入的翻倍,老师们肯定有意见。

还有人认为,校长必须比普通老师教书教得好,才有资格做校长。我倒不同意这个观点。校长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当然最好,但要求每个校长都是特级教师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事实上我们一些校长如果不做校长,完全可能成为特级教师的,而当上了校长,他在管理经验丰富的同时,专业教学能力肯定在退化,这就是我所说的校长的一种“自我牺牲”。我认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一定要内行,上课水平至少应该是中上水平,但不一定是最高水平。是“内行”才能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而如果非要校长是特级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长就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这是校长职务的本末倒置。打个比方,刘翔的教练,肯定在跨栏项目上是内行,不然他怎么指导刘翔,但他肯定跑不过刘翔。在学校,教师就是刘翔,校长就是教练。

校长不必以自己的课上得比下属好来证明自己,教师也不必用能够当上校长来证明自己。校长是成功者,教师同样是成功者。我们既要思考如何把教师培养成校长——如果这位教师的确有这方面的潜质同时他又愿意的话,还要思考如何让优秀的教师永远是教师,并且越来越优秀,同时也越来越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