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2012-12-12 12:52:56)
标签:

杂谈

                                              读《儿童绘画心理学》有感

 

        一、探索缺失的维度

我们的真实生活是由重力来控制的。

儿童会把图形画的更靠近一些。

儿童最初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图形是作为一个清楚的、具有单侧轮廓的实体出现的。

        二、绘画系统

在威廉茨的第一项研究中表明,孩子的绘画思维是二维平面和三维平面的。在第二项研究中,孩子是有重叠画法的。

         三、皮亚杰对绘画发展的解释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空间表征的第一个阶段,仅仅反映了儿童对“边界”一般属性的一种关注而忽视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皮亚杰认为,透明画室理智写实主义的一个标志。

透视缩短是另外一种表现体积的手法。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之前或之后:相对关系的描绘。

 

一直以来,儿童画都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流连、关注、投入。因为关注,一直期待了解儿童的绘画世界,经常努力去解读他们的作品。美国心理学家Claire Golomb的著作《儿童绘画心理学》,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如何剖析绘画的诸多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儿童画。本次学习的第四章:“探索缺失的维度”中,我认识到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里面很多的语句我反复品味都还是知晓其皮毛,现将这些“皮毛”与大家分享下。

儿童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东,而且会非常的兴奋;继续发展下去,他们也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圈就表示一个大饼,再加上一根竖线就是棒棒糖;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后会振振有词地和家人说这是什么公园和马路等等。我不由想起一句话:艺术无分美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