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解禁期内的股价行为
(2016-12-06 14:39:26)
标签:
定增股票 |
分类: 定向增发.再融资 |
定增解禁期内的股价行为
在定增实施前,大股东往往会给予参与者「保底承诺」,一般都会承诺稳赚 20%
以上。因此当这些参与者开始进入解禁期时,大股东就要兑现他之前的承若,将股价拉高让他们出逃。解禁期一般指解禁前 6 个月到解禁后 6
个月,这个阶段往往是大股东积极拉抬股价的时期,具体每家公司何时开始拉,则没必然规律,大部分案例都是集中在上述时期(解禁前 6
个月—解禁后 6 个月)。这段时期往往是股价涨幅最大的时期,有的股票甚至会在短短 6
个月内翻倍,非常值得参与。
下面将给出一些指标,投资行动应当在解禁前 6 个月就开始准备,而不能等到解禁期才开始。
1当前股价是否高于定增价30%以上?
假如当前股价已经远远高于当初的定增价,就意味着大股东不需要护盘,那么参与价值就大大下降。假如当前股价低于 30% 以下,那么大股东一般都需要把股价拉高,当前股价离定增承诺收益价的差距越大,参与价值越高。
2有没有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被套?
影响力较大的人物包括:著名资本大鳄、著名PE、牛散、创业小伙伴、公司高层亲属等。
前面几种类型之前已经讨论过,不再累赘,只简单说一下后面两种。创业小伙伴指的是跟随老板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假如他们参与了定增,那么老板往往会让他们赚钱离开。例如一些高管会在外面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参与定增;又例如某人曾经跟老板合伙经营过几家公司,之后没再合作,现在又突然参与了定增。公司高层亲属就很容易理解了。有这些人员参与,上市公司老板会尽力拉高股价。
3影响力较大人物的持股比例是多少?
单个投资者(机构)持股比例要超过总股本的 1%,几个类型相似的投资者(他们通常是一致行动的)持股总数量不能低于总股本的 5%。低于上述要求,大股东往往没动力掩护他们出逃。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① 假如是创业小伙伴,不能低于 1%;
② 假如是公司高层亲属,所有亲戚加起来不能低于 5%;
③ 假如是机构,不能低于 5%(与一致行动人合起来超过 5% 即可)。
4当前市场处于哪个阶段?
处于牛市和猴子市,大股东往往很容易就能拉高让机构出逃。假如处于单边熊,那么大股东往往只能等待市场环境变好才拉升,遇到这种情况,大股东会让定增参与者先不要急于抛售,再多等一段时间再抛,因此股价不一定会涨。假如对方是得罪不起的厉害人物,并且要急于套现,那么大股东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接过他们的货,而不会通过直接拉升二级市场股价让他们逃离。有些 PE 机构就属于这种,由于他们手头项目非常多,需要马上挪用资金参与其他项目,一解禁就要走,有些时候甚至还没解禁就急于把股权转让给其他人,由其他人来继承锁定期。
5解禁前大股东有没有增持或发布利好?
为了配合解禁出逃,大股东往往会在解禁前释放利好消息,
有几类利好应该引起重视:
① 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
② 前期高管密集减持,但进入解禁期后,高管突然不再减持了;
③宣布定增预案(掩护前一批定增出逃);
④ 业绩大幅超过预期;
⑤ 收购公司。
出现以下行为则是不好的现象:
① 解禁期内大股东也在积极减持;
② 解禁期内出现大量大宗交易信息,并且都是折价交易;
③ 解禁期内高管在拼命减持。
6有影响力机构过往历史运作如何?
每个投资机构都有自己的风格,在短期内往往不会改变。假如该机构以往参与的项目都是赚 100% 甚至 300% 出局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收益率不会差到哪里去。假如该机构每次都是一解禁就出逃,那么这次也不会例外。假如他习惯解禁后很长时间才慢慢出局,那么我们也没必要急于出局。总之,以史为鉴,熟悉了解这些机构的操作风格,我们就更加容易把握卖出的时机。
7民企、小市值公司
大型国企往往不承诺保底,因此解禁时,市值管理动力比较弱。小市值公司容易控制股价。因此优先选择小市值的民企,次优选择小市值的国企。
以上就是本文对定向增发事件中获利机会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只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而不是百试不爽的定律,实际的投资中还需要更多的分析。而且二级市场变化速度快,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很多,任何分析都无法避免投资的风险,投资者须冷静对待投资,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