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自由行(1)--贵阳的青岩古镇、省博物馆和甲秀楼
标签:
青岩古城贵州省博物馆甲秀楼东汉铜车马旅游 |
贵州自由行(1)--贵阳的青岩古镇、省博物馆新馆和甲秀楼
2019年3月7日乘M5445次16:30浦东机场T1--19:40龙洞堡机场T2。贵阳机场--贵阳火车站,乘机场大巴2号线,发车间隔30分钟。机场首班8:00末班至航班结束,10元/人次。入住汉庭火车站店。
2019年3月7日 –3月22日我和妻两人开始贵州自由行,走了贵阳的青岩古镇、省博物馆新馆和甲秀楼,贵州西南部安顺的天龙古堡、龙宫、黄果树景区。黔东南的西江苗寨、施秉云台山、镇远古城。东北部的梵净山,北部的遵义、海龙囤和赤水。从赤水去重庆,走了金佛山景区。其中贵州的世界遗产4项,重庆世界遗产1处。国家5A景区4处。此行由于时间限制,放弃了荔波和平塘天眼,计划以后从广西进入。兴义去年春天去云南已经走过。
2019年3月8日青岩古镇、省博物馆新馆和甲秀楼
早上从贵阳火车站乘203路直达青岩。贵阳至青岩的客车每15分钟一班,往返只需10元。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青岩、镇远、隆里和丙安),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古为屯田驻兵之地,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7年2月列为国家5A旅游景区。
203路终点站距离西门进口处最近(约300米),我们从西门进城依次到北门—东门—南门—西门,游览结束乘203路回贵阳火车站。
这张图比景区游览图反映的清楚可看!
青岩古镇的4座城门,此行游览顺序依次是西门、北门、东门和南门的各个景点。
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

已经斑驳的百寿图
龙泉寺石苑内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旧址。

青岩古镇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青岩文化广场牌坊及广场周边建筑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赵公专祠位于古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慰三之专祠。专祠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祠东为文昌阁,祠南为青岩书院。

历史上青岩古城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有三座。其中南门内“赵理伦百寿坊”是为云贵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赵以炯的曾祖父,赵理伦老先生过百岁寿辰建立的。门楣上方有“生平人瑞”四个大字。“赵理伦百寿坊”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对护柱下山狮,这种造型全国罕见。

南门外远眺

背街是青岩最具特色的一条石巷,路面的青石板经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如镜面般泛着青黑的光芒,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街的两侧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1939~1941年,周恩来总理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青岩背街2号,现对外开放。


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1939~1941年曾居于南街75号,现仍为民居。
慈云寺始建于康熙年间,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万寿宫清康熙年间建,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最早并不是一座道观,而是江西会馆,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之所,后来改造为道观。院内建筑多是后来重建。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建筑具有现代建筑的时尚,又有高大简洁的外廓。




几件国宝都集中在3F的展厅,很方便就能找到。
东汉铜车马距今已两千多年,是贵州出土的国宝级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中国汉墓中出土的车马里最精美的一个。东汉铜车马1975年在贵州兴义万屯汉墓出土。这件铜车马是一件明器,是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尺寸为真车的三分之一,与真车马无异。东汉铜车马是贵州省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考古工作中的两件精美绝伦的金凤冠一件属于播州杨氏土司杨相的正妻张氏,另一件则属杨相的侧室。1953年3月出土于遵义高坪的一组被盗古墓。
萨斯特鱼龙--贵州是国际地质学界公认的“沉积岩王国”和“古生物王国”,孕育了举世瞩目的古生物化石库。贵州关岭生物群是一个以保存大量完美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而著称世界的化石宝库。关岭地区大量保存精美的化石让人类得以窥见两亿多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这一件鱼龙化石形态保存非常完整,大部分骨质特征明显,形体曲状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仍旧威严矗立,它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的标志。
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入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2006年甲秀楼作为“文昌阁和甲秀楼”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
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书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
主体建筑甲秀楼飞檐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甲秀楼”三个金色大字格外亮眼!绽放的樱花为此增添了更加靓丽的色彩!

一楼内局部,我在寻找“长联”,未见。

翠微园是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是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到甲秀楼时候已经接近闭馆,在一楼参观中询问,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在那里?工作人员告诉我在翠微园,马上往前走,走到门口已经大门紧闭,无奈未见长联。网络上也没有查到这么简单的问题,至今也不知长联是在翠微园还是在甲秀楼的一楼大门两侧?这也是本次游览中的遗憾了!
请继续阅读:贵州自由行(2)--安顺天龙古堡、龙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