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辽东部山区自由行(1)】
					
											标签:
																				
                            高句丽丸都山城洞沟古墓好太王碑将军坟 | 
					分类: 走遍中国的世界遗产 | 
中国遗产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辽东部山区自由行(1)】
2018年9月27日 伊通—通化—集安
百度介绍: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37年,止于公元668年,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政权发轫于今辽宁省桓仁县,公元3年迁都至国内城 ( 今吉林集安 ) ,公元427年迁都至平壤。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累计共465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 2004 年 7 月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和吉林省集安市国内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陵和将军坟及一号陪冢等。
和我的同学、骑友俩人结伴,乘长途汽车伊通—通化—集安,秋高气爽,一路从中部丘陵地区到东部山区集安市,入住鸭绿江边的酒店,去江边看夜景!







2018年9月28日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长寿王陵(将军坟)、好太王碑陵、丸都山城、洞沟墓葬、禹山墓葬、国内城遗址。
早饭后在酒店附近乘6路公交车7:35到好太王碑景区,景区要8:00钟进客。利用时间差,步行到长寿王陵(将军坟),好太王碑到将军坟约1公里多,没有公交车。走到那里景区刚刚开门迎客。第一个游览景点便是将军坟。高句丽景区有四个收费的游览景点(好太王碑陵、长寿王陵、丸都山城和禹山贵族墓地景区),每个景点都是收费30元,通票100元,对6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入园。我俩此行高句丽景区门票全免。

长寿王陵(将军坟),高句丽20代王陵墓,洞沟古墓群著名墓葬之一。位于集安市区东北4.5公里的龙山脚下。用花岗岩砌筑方坛阶梯石室墓,墓高约12.4米,底边边长31.6米,共用1100余块石条垒砌。高度沿四周分7级叠加,呈三角形布局。墓室门位于第5级中央,有墓道,墓顶大石封盖。墓底四面各有倚护的巨石3块。





该墓为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陵(好太王的儿子),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洞沟古墓群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坟北50米处现存陪坟一座,外观呈“石棚”状,墓门为西南向,已遭破坏。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19代王墓碑,是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立碑。位于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系洞沟古墓群中著名碑刻,发现于清末。


建有碑亭予以保护



资料告知: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由一块巨大的天然角砾凝灰岩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体呈方柱型,高6.39米,底部宽约2米。四面环刻碑文,碑文为汉字,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记述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的战争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国的神话传说等内容,是研究汉魏之际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是中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现建有碑亭予以保护,进入碑室不得拍照!
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19代王好太王所立。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1961年,该碑连同洞沟古墓群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亭北侧有好太王的墓地,陵墓用石条、石块和砾石构筑,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各边均有5-6块巨石倚护,共计16阶坛,每边长65米。自第二级往上,阶级低矮。游客可沿一条石板路通向墓的顶部。


墓室构筑在顶部平台的中央,对外两扇墓道墓门,墓室中并排两座石棺床。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景区在好太王碑景区门口叫出租车前往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中心约4.2公里,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2004年7月,丸都山城与国内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丸都山城是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垣 , 城墙高低起伏。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脊平缓处 , 高筑城垣 ,使城外高培绝壁 , 防御能力增强。山城北高南低 ,形若向南倾斜的 " 簸箕 "。城垣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 周长 6395米。



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 高处可达 4~5 米 , 由 20 余层修琢工整的长方形和方形石条构筑 ,
结构严谨。石材一般长 40-90 厘米 , 宽 20-50 厘米 , 厚 10-30 厘米。
全城有门址 6 处 , 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 , 东北面城墙上各发现两处门址 ,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 。






南墙西部的一处城门址 。

瞭望台亦称点将台,在南门以北 200 米的高岗上 , 用石块垒筑 , 高 11.75 米,登台可望见通沟平原及国内城。

东南有一蓄水池亦称“ 饮马湾”、“莲花池”北部尚有石砌池壁。



宫殿遗址在东侧山坡下 , 南北长 96.5 米,东西宽 80 米 , 进深作三层阶地 ,可见到处是瓦砾和成排的础石
。

 
台阶是供游客游览使用的。
丸都山城南侧是洞沟古墓群博物馆,本以为只是有多座坟墓,可走进墓地一看,大吃一惊,如此多的坟墓。
这里就是山城下墓区,从入口走到底端。墓葬大体可分为石坟和土坟两大类。据说石坟年代较早,是高句丽人固有的埋葬方式;土坟年代稍晚,既有高句丽人接受汉文化影响后形成的,也有在高句丽居住的其他民族的墓葬。石坟可分为积石墓、方坛积石墓、阶坛积石墓和阶坛石室墓;土坟可分为封土石室墓、方坛封土石室墓和封土洞室墓。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成行。指示牌标注三大区域:一、家族墓列,二、土石混封,三、卓然成群。









进入集安市区看到大型宣传广告上有一幅空中俯视墓区的图画,就打定主意要看到实景,曾经询问过路人和一位出租车司机,都说那是航拍的图片。走完整个墓区,看到山城起伏的山峦,认定那幅图就是丸都山城的南侧悬崖处俯视而拍的。所以决定爬上山崖(山城的边墙),俯视通沟河畔的“山城下墓区”。随着山城沿山麓向北逶迤,北部依然是山崖,继续向前走,可不知道是否可以走到景区入口?我们心中无数,放弃了,向回折返。山城下墓区大约有700多座古墓,数量之多,历史如此之久远,外观保存之好实属罕见!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大的古墓群!
 
 








景区的资料介绍:洞沟古墓群分布在群山环绕的洞沟平原区,1966年实测时有古墓葬11
300座,仅现存较为完好的就有7160座之多。大多为中国东北古代高句丽民族于公元3~7世纪留下的遗存。墓群现划分7个墓区,山城下墓区是其中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景区即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走了4华里路,到了一村庄的尽头,村民说这里有去往市区的公交车,终点离这里不远,车刚开去,一会儿就返回了,果真5分钟公交车就来了,进入市区边缘,有出租车了,叫了出租车前往禹山墓区。我想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交通不便会阻挡许多人前往。假如那条线路的公交车在景区门口设立一站就会方便多了。
禹山墓区五盔坟5号墓,进入墓道内有内容丰富、色彩绚丽的壁画。墓室内不能拍照。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国内城就坐落在集安市区,据说宫殿地位于今市政府、检察院附近。市中心有一处遗址公园,仅有一块石碑书写“高句丽古城遗址”,此处未见任何遗迹。
由于年代久远,除城墙外城内没有保留下来高句丽时期的地上建筑,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国内城城墙遗址和部分城墙。集安市内有东城街、西城街、南城路、北城路,构成了古城的道路。我们看到了东门遗址的牌匾。
清晨在鸭绿江边,江对面是朝鲜。

一天游历了长寿王陵、好太王碑陵、丸都山城、山城下墓地和禹山古墓群之后,到集安博物馆已闭馆,未得入内参观。

请继续阅读:中国遗产30—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吉辽东部山区自由行(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