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骑行在“清伊通州通往阿木巴克围场”的路上

(2017-04-19 15:13:23)
标签:

西苇

伊通州

阿木巴克围场

老三届骑行队

吉林西围场

分类: 中华大地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东北长白山地的阳春三月,白天温度零上,夜晚气温零下,正是当地冰雪消融之际。从310日起“老三届骑行队”开始了2017年的骑行!

以县城为中心公路四通八达,东西南北共有6条可供骑行的公路。有的公路机动车较多骑行想避开,有的路况不尽理想。有一条路是骑行者的首选,就是县城通往西苇镇的县级公路。这条公路单程约15.7公里,有3道岭岗,其中头道大岭高差大约30米,两端长度均约800米。初学者经过大岭需下车推行,一是上坡踏车太吃力,二来下坡速度太快不敢放。由于该路段既有岭岗,又有漫坡和平路,是春季骑行热身的最佳选择,每天都有身穿各色服装的骑行人往返于这条公路上。待到脱下冬装以后的夏秋两季,这条公路上早上5.007.00的时段是骑行人流较密集的时段,此时空气新鲜、机动车辆甚少。从县城中心出发沿伊通河的支流西苇河上行至辽伊高速入口(终点小息处)正好15公里,骑行约50分钟。下行下坡多于上坡,骑行约40分钟。公路大多路段是沿西侧的山脚下修建的,若是春季西南风较大时,公路上的风速相对较小,便于骑行。http://s9/mw690/003modKAzy7ainifX6Md8&690

http://s15/mw690/003modKAzy7aini8goKbe&690

看是非常平常的一条路,却有着不平常的历史。骑行的起点是伊通镇,从镇里穿行而过的伊通河曾经是水路交通码头,清政府在伊通河渡口设立了州城,后升为直隶州。而骑行的终点伊辽高速入口,已经进入了清朝的盛京围场(吉林西围场)之一的阿木巴克围场。就是说骑行的这条路曾经是州城通往围场的交通要道。http://s14/mw690/003modKAzy7ainYaKV79d&690


http://s1/mw690/003modKAzy7ainYuPgA40&690

http://s13/mw690/003modKAzy7ainYSOMA3c&690
从网络资料查到:晋,伊通属挹娄。南北朝,属勿吉白山部…….清康熙年间,沙俄侵犯黑龙江雅克萨城,清政府为对俄作战,制定军粮运输计划。从伊通河每船装米五十石,运米于松花江。伊通河成为雅克萨之战最重要的补给线。由于水陆交通的发展,伊通河流域的经济空前繁荣。嘉庆十九年,置伊通河巡司。光绪八年(1882年)清政府在伊通河渡口设立了州城(就是今天的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吉林府。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直隶州,次年降为散州,隶西南路道。1913年降为伊通县。19888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

另据网络史料记载: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族各部后,便开始设立盛京围场,为“八旗子弟讲艺行射”行“秋狩之礼”的地方。康、乾时期,皇帝狩猎更达到鼎盛,盛京围场一直沿用,其中阿木巴克围场是著名的盛京围场之一,其一部分就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城南15.7公里的西苇镇境内。阿木巴克,汉语为“苇子沟”,即现在的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该围场地处长白山余脉,东部连接那丹伯围场(现东丰县那丹伯镇);南和东南与阿兰巴克钦围场(拉拉河子)相连;西和西北与伏加哈色钦围场(四平市郊东南部)接壤;北和东北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的腰苇村和民主村,方圆近百里。光绪初年,清政府对围场的管理渐渐松弛。甲午战争后开禁,允许百姓进入围场里开荒种地,打围行猎等。 

从伊通镇开始,一路上经过王家屯、二道岭子、南岗子(南山风景区入口)、头道叉子、大榆树、老草沟、南围子屯、封沟屯、营房屯、杏木沟屯(辽伊高速入口)、六马架屯(西苇乡政府)。http://s3/mw690/003modKAzy7aiosZRwS22&690

骑行走出伊通镇见到的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座落在岭岗北坡坐南朝北的庙宇--报国普乐寺。这是此行的第一座岭,南坡便是王家屯。http://s3/mw690/003modKAzy7alD9qioa42&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lD9wT1V43&690

http://s5/mw690/003modKAzy7aoJDbKEA04&690

 【王家屯】南郊岭上第一屯,此屯划归伊通镇,过去王姓多在此,取其王姓为屯名。注:凡是有"【xxx】"诗作均源自“千里老骥”。

朝南行走的岭岗东侧是二道岭子屯。http://s15/mw690/003modKAzy7alDD7hrE8e&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lDDdvs7b3&690

http://s3/mw690/003modKAzy7aiCXHw5Af2&690【二道岭子屯】南行上岭第二屯,人口众多一大村,学校店铺都齐全,村名就叫二道岭。

南岗子屯的公路西侧有通往南山风景区的道路,南山风景区主要建筑是一寺庙,名曰:保雍寺。http://s3/mw690/003modKAzy7aiKlFdHc72&690

http://s9/mw690/003modKAzy7aiCXNIKcc8&690

http://s2/mw690/003modKAzy7aiCXTOedf1&690
【南岗子屯】南山坡下又一村,山高林密遮半身,村小人少原无名,取其地名南岗屯。

头道大岭全长约2公里,南北坡长度均约800米,高差大约30。初学者经过大岭需下车推行。一是上坡踏车太吃力,二来下坡速度太快不敢放。http://s11/mw690/003modKAzy7aipaZEym0a&690


http://s7/mw690/003modKAzy7aipbbMSa96&690
【头道大岭】头道大岭险峭陡,以往过岭皱眉头,与友一同骑赛车,冲岭放坡乐悠悠。

下了头道大岭就是头道村,村子较大,曾经是头道乡,2000年8月20日撤销头道乡变成新立村南坡脚下建有一座基督教堂,向南建有九年制学校,变电站,村民委员会等http://s1/mw690/003modKAzy7aipb654Q20&690

http://s6/mw690/003modKAzy7alDQTH2l25&690

http://s12/mw690/003modKAzy7alDQZMBZab&690

西苇河在这里沿山谷向东流去,奔向伊通河。http://s6/mw690/003modKAzy7alE5eDgpb5&690

http://s16/mw690/003modKAzy7alDQIVXx8f&690

【二道叉子村】下岭迎面又一村,邻村道路再次分,早年农贸集散地,由此命名头道村。

向南是大榆树屯,这颗沧桑的大榆树静伫在这里,是有近百年历史的生物,只有它还会记忆那段“伊通州与“阿木巴克围场”之间的昔日的盛况!http://s13/mw690/003modKAzy7alEn8QLqbc&690

此树当地标志物,根深叶茂遮住路,路人在此纳过凉,燕雀树上筑巢窟。百年古老大榆树,村屯因树名不俗,不知此树因何老,叶落干枯顶枝秃。游客慕名观此树,凭吊古树顿下足,今人在此补载上,此地有名也有树。(引自千里老骥)http://s12/mw690/003modKAzy7aioAtmcj2b&690【大榆树】百年古老大榆树,风霜雪雨无人护,此屯有树得其名,如今干枯枝也秃。

过了大榆树公路的东侧流淌着一条河,西苇河是伊通河众多支流一支,母亲河的支流,家乡的山间小河。它汇集山间泉水源源不断补充到伊通河(伊通河是松花江水系的一条重要支流)。西苇河,春季两岸还很萧条,待到青纱帐起来时,会给你更多无穷的遐想。西苇河,这条普通的山间小河,旱季显得很是文弱,有时还会干枯,到雨季山洪暴发时它又像一头野兽,冲向下游给两岸造成无法估价的伤害。通过不断治理,现在已造福两岸人民,沿河两岸秋季果满山坡五谷飘香。(引自千里老骥)

http://s14/mw690/003modKAzy7aoNuUKdvfd&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oNv0DSza3&690
过了这道湾,就能看到与公路平行流淌的西苇河。
http://s7/mw690/003modKAzy7aiqor4tU36&690

http://s6/mw690/003modKAzy7aiqowDch55&690
公路东侧的砂石路是去李家村的道路,站在通往李家村的桥上向南眺望西苇河。
http://s1/mw690/003modKAzy7aiqoBEAM20&690
【西苇河】奔流小溪山间过,道道清泉助清波,义无反顾向前淌,一直汇入伊通河。

老草沟因盛产乌拉草(靰鞡草)而得名,乌拉草是天然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林间山地。乌拉是用整块牛皮缝制的鞋子,冬季时可在雪地里行走,鞋子里面用经过碾压捶打后已松软的乌拉草充填,草可以取出烤干或晒干,再充填到鞋子里,起到保暖的作用。乌拉草与乌拉是绝配,缺一不可!http://s7/mw690/003modKAzy7alGEVMoK76&690


http://s5/mw690/003modKAzy7alGF3ICo74&690
【老草沟】此地乌拉草最好,以草取名人居少,今人不穿乌拉鞋,川地种粮没有草。
 

到南围子(南苇子)屯就即将进入 “阿木巴克围场”了,这里是围场的北面边界,距离伊通州11.5公里。原从老草沟到南围子6华里没有人家,这里依然是林地茂密,郁郁冲冲。公路两侧可见一些小企业。http://s12/mw690/003modKAzy7aiJ5uHOP3b&690

http://s6/mw690/003modKAzy7aiJ5BrJb65&690

南围子屯是一较大的屯子,从公路的从南到北和向西侧延伸均大于2华里。
http://s5/mw690/003modKAzy7aioJjudu74&690

http://s7/mw690/003modKAzy7aioJBdPwd6&690

http://s3/mw690/003modKAzy7aipSoiMaf2&690
走到这里就有进入山里(或围场)的感觉了!这里竖立的石碑正面写着“西苇镇”,对面写着“皇家围场旧址,孤山河流源头”。到皇家围场--阿木巴克围场到了!
http://s4/mw690/003modKAzy7aoNZ01H523&690
向西看,具有明显高低差的山地顺势逶迤西行,我猜测这应该是昔日围场的边壕。向东看,是一条走向西苇河的一条砂石路,或许这就是在平坦的冲积河道上,使用栅栏围栏的边界!而石碑上方的树木和高台处就是“围房”。
http://s9/mw690/003modKAzy7aoNZ7EXC88&690

http://s6/mw690/003modKAzy7aoNZgkBv95&690


http://s6/mw690/003modKAzy7aioJvwbj95&690

【南围子屯】往前一步是围场,皇家狩猎筑边墙,耕猎由此划为界,而今处处都种粮。

营房屯的所在地是西苇林场营房屯就是“围房”,即捕牲丁之营房。当地百姓称之为“老营房”,为看守围场的兵丁食宿处。每个营房驻守捕牲丁1015人。阿木巴克围场曾有“老营房”四处。当地村民讲,西苇林场北侧的高平台,就是“老营房”遗址。至此我们已经进入阿木巴克围场了。http://s13/mw690/003modKAzy7an88sbaA1c&690

高平台上面有几间破旧的房屋和一口水井,是当今遗弃的现代建筑?!不得而知。
http://s12/mw690/003modKAzy7an88yjvZ3b&690

http://s12/mw690/003modKAzy7an88EhFp4b&690

http://s9/mw690/003modKAzy7an88Lomc88&690

http://s1/mw690/003modKAzy7aiGwIYZWd0&690【营房屯】传说建过兵营房,朝廷罪犯此流放,人民当家做主人,改地换貌建林场。

 红光村是原名野猪沟和杏木沟等组成的屯子的村名,公路边新建的村委会环境清洁、功能齐全,是村民共同的家,还配有卫生所。野猪沟在该建筑的西北山坳里,我们去哪里去观赏冰凌花,在春寒料峭的3月,在关东的山坳里一种黄色的小花在首先盛开,这就是冰凌花。http://s9/mw690/003modKAzy7aiqdCIcg88&690

http://s15/mw690/003modKAzy7an8V21yKae&690

http://s8/mw690/003modKAzy7an8V9sUv27&690

http://s10/mw690/003modKAzy7an8VgBC199&690

http://s2/mw690/003modKAzy7an8Vnfy111&690 【野猪沟】红光原址野猪沟,西行五里山里头,今日设置在路旁,几分威严几分秀。

路牌提示,我们即将到达终点了!

http://s3/bmiddle/003modKAzy7aiGS3YkO82&690

图中隐约可见的村庄是峰沟屯,昔日屯中有养蜂人居住并养蜂产蜜。
http://s9/mw690/003modKAzy7aiGS9I1y68&690

http://s1/mw690/003modKAzy7aiGSftded0&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oZNXekrc3&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iDfaXM7d3&690

http://s9/mw690/003modKAzy7aiINhrza78&690


http://s10/mw690/003modKAzy7an9vn7old9&690

http://s4/mw690/003modKAzy7an9R6ZrR73&690【杏木沟】此名今日很响亮,路边店铺也兴旺,早年山杏长满坡,杏木沟名已遗忘。

从杏木沟(伊辽高速出入口)再向前2华里就是西苇镇,镇上南北街道长约2华里。走进镇里首先看到的是两所学校,伊通第九中学和镇中心学校。校舍外观漂亮环境整洁。http://s6/mw690/003modKAzy7aoR7hyzb55&690

http://s14/mw690/003modKAzy7aoR7nGlned&690


http://s9/mw690/003modKAzy7aoR7AHW068&690
西苇镇街景
http://s8/mw690/003modKAzy7aoR7GWsT67&690

http://s1/mw690/003modKAzy7aoR7N21Oc0&690


http://s13/mw690/003modKAzy7aiCEK3aA6c&690
镇南端有一水库,此时水库的水面还处于冰冻状态。http://s4/mw690/003modKAzy7aiCEyZ4D43&690【西苇镇】小镇坐落在深山,青山绿水白云间,史上住过六佃户,六马架名此来源。

以往我们曾经多次骑行在昔日阿木巴克围场境内,这里大部分村屯还沿用着从前的地名,如:老虎岭、野猪沟、鹿圈、黑瞎背等屯;长泡子、蛤蟆塘、苇子沟、茧场等村。关于阿木巴克围场昔日许多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天的吉林中部丘陵地带依然是木草叶黄,寒意犹在,大自然此时节处处都是萧条的景象。我们骑行在此路上确是乐在其中,不仅身体热暖,精神焕发。一路上有新建的村民委员会、有外观华丽的学校、有变电站、有粮食收购站、有多所企业、有加油站、有寺庙和教堂等等。这些地方都充满着当今社会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正如骑友千里老骥所说:家乡美】名山大河我到过,我爱家乡黄土坡,只因这里生养我,眼里处处都是歌。

“老三届骑行队”是由7名文革期间的老三届学生组成,时至今日他们都是退休多年的老人了。队员最大年龄69岁,最小的也已经66岁了。

领头杨,负责日常骑行活动路线的安排,总是骑在队伍的最前面。http://s12/mw690/003modKAzy7aqlU9Hab3b&690
东北汉子,自行车维修“专家”,骑行设备医生。
http://s14/mw690/003modKAzy7aqlUgq7P2d&690
东北木业,随队“摄影师”,乡间“博士”。http://s1/mw690/003modKAzy7aqlTXHUYf0&690

2017.4.16于吉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