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

(2017-05-31 06:29:48)
标签:

古典小说

红楼梦

贾宝玉

和氏璧

玉玺

分类: 解读红楼

宝玉的象征意义

 

提起《红楼梦》就不得不说其最为重要的人物——贾宝玉。

众所周知,贾家之人其男子取名都是很有规律的:如果是单字名,必须是同一偏旁;如果是双字名,首字须相同。荣宁二府的第一代掌门人分别是贾源和贾法,由于是单名,所以偏旁相同,都是水旁。荣宁二府的第二代分别是贾代善和贾代化,由于是双名,首字须相同,都是“代”字。第三代分别是贾赦(荣府长子)、贾政(荣府次子)、贾敬(宁府独子),都是文旁;第了第四代,荣府有贾珠、贾琏、贾环,宁府有贾珍,全是王旁,也即是斜玉旁;而到了第五代,荣府有贾兰(贾珠之子),宁府有贾蓉(贾珍之子),都是草头……

http://s3/mw690/003mlf0gzy7buHildSi72&690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

实际上,就连女子也是严格遵循这个规律的,比如贾赦和贾政的妹妹、林如海之妻和黛玉的母亲贾敏,也和其两个兄长一样,其名都是文旁。只是到了元春这一代,由于其是正月初一出生,非常的特殊,所以取名为元春,她这一破例,别的妹妹也只能跟进了,但男子依然遵循着双字名首字相同、单字名偏旁相同的规律。

不仅荣宁二府是这样的,就连贾府支脉的男子也是严格遵循着这样的规则的。前面笔者提到过的贾瑞,就是贾源的重孙,其爷爷贾代儒是为贾源之子,贾代善和贾代化的兄弟或从兄弟。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回中,贾家的旁支也来了一个大聚会,书上是这样写的:

彼时贾代儒带领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左王右扁,抱歉,换过许多种输入法,此字还是打不出来)、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都来了。

批者对这一段也是十分的感兴趣,庚辰本的侧批这样写道:将贾族约略一总,观者方不惑。

这里的贾家男子,绝大多数都是旁支,但他们的名也是严格按规则来的。

但似乎有一个人是例外的,那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贾政的次子,其兄长贾珠和弟弟贾环,他们的名都是严格遵循规律的,其堂兄贾琏也如是,稍远一点的宁府的贾珍,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旁支的也如是。

为什么贾宝玉可以例外呢?如果说,宝玉只是小名的话,他应该也会有正式的名,可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见到任何人提起过,所有的人,不管是其长辈还是晚辈,也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所有的人全部称其为“宝玉”!这是不是太过奇怪了?

有人说,贾宝玉之所以称为“宝玉”,是因为他是整个贾府的中心,重中之重,所以称其为宝玉。但这话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贾宝玉并非长子,他上面有哥哥贾珠。要论重要性,贾珠应该比其更重要才是。虽然贾珠早死,但其已经娶妻生子,已经活到了成年。怎么长子有了大名,次子反而没有?

其次,而其父亲贾政只是次子,其伯父贾赦才是荣国公,将来这个爵位还会继续传给其子贾琏,论尊贵,贾琏也在贾宝玉之上。

由此可见,宝玉只有小名,全书所有的人都称其小名,是作者故意为之,就是为了突出贾宝玉的重要性,因为宝玉是全书中最为特别的人物。

 

宝玉特别在什么地方呢?这和其最为独特的出生方式是很有关系的。宝玉是“衔玉而生”,这才是宝玉之所以取名为“宝玉”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宝玉所衔的通灵玉正是那块顽石。

一提起宝玉,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或者说,在中国,最为宝贵的玉是哪块呢?

这个答案不言而喻,当然只能是传国玉玺了!

传国玉玺象征着至高皇权,是历朝历代最高权利的合法象征!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犯迷糊了。宝玉和最高皇权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贾府也不是皇宫啊!

贾府当然不是皇宫,在书中,贾家只是一个中上层的人家,上面比其尊贵的人多了去了,比如那个北静王,人家可是王爵,显然要远在贾府的公爵之上!

但贾府的的确确是影射着皇宫的!

在第五十三是这样写道的“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大家数数,是不是九道?

要知道,只有只有皇家的门才会有九道!也即所谓的“君门九重”,苏轼有首《寒食帖》的诗是这样写的“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贾家就是影射明朝皇宫,也就是北京的紫禁城。这里的“大门”是指现在的正阳门;“仪门”是指位于正阳门北边的大清门,该门在修建天安门广场时已被拆除;“大厅”是隐指现在的天安门;而大厅之北的“暖阁”,则是指现在的端门;“内厅”是隐指现在的午门;“内三门”则隐指现在的太和门及其左右的昭德门、贞度门;“内塞门”隐写的则是现在的中和殿;“正堂”便是现在的保和殿。

如果说贾府是影射着皇宫的,那么宝玉影射着皇权,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关于传国玉玺的来历,想必许多人都不清楚,但一说起“和氏璧”,想必大家都会恍然大悟。

 http://s5/mw690/003mlf0gzy7buHlUKhu24&690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玉,关于其发现,还有一段十分凄惨而传奇的故事。

和氏璧的传说最早见于《韩非子》。

《韩非子》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不识货,却说:“这只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于是命人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薨了以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得到的结论还是:“这只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和他父亲一样,武王也认为卞和在说谎,又令人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薨了以后了,楚文王即位。这次卞和没有将玉交给新君,而是抱着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他哭了足足有三天三夜,眼泪流尽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也觉得这里面很有蹊跷,于是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只有你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了失去双腿而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着一块普通的石头,就像忠贞的人反而被说成了骗子,这国家难道没有一点公平可言吗?”

文王很受感动,这次他亲自监督,派出了全国最好的玉匠,剖开那块玉璧,果然得到宝玉。由于这块玉是卞和付出双腿以及数十年冤屈而得到的,于是命名为“和氏璧”。

几百年后,时光也从春秋早期一下转到了战国中后期,这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辗转到了赵惠文王手里。赵王自然是视之为奇珍异宝,恨不能每天抱着睡觉,时常拿出来把玩。秦惠王得知后,对这个宝玉也是垂涎三尺,于是提出以十五城交换的条约。

这当然是诳骗之辞,秦王再昏庸,也知道宝玉的价值是远不能和城池相提并论的,何况还是十五个城池。而赵国也不想做冤大头,城池肯定是得不到的,但也不能无缘无故失去这块宝玉。这就引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成全了蔺相如的绝世美名。

秦王这次费尽心机,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吃了大亏。从此,秦赵二国的仇恨就更为深重了。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赵为秦所灭。此时的秦王正是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那块让其曾祖父日思夜想的和氏璧也到了他的手里。

对这块宝玉,秦始皇也是爱不释手,他甚至将其制成了玉玺,将之作为最高皇权的象征。

http://s14/mw690/003mlf0gzy7buHpVhO5cd&690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王莽篡汉时,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传冉魏,后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南京),这样,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大隋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公元618年,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从此以后,这块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最为宝贵的玉不知所纵,其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迷。

 

为了显示其政权的合法性和自身的尊贵性,秦始皇在玉玺制作完成后,刻上了“受命于命,既受永昌”。而在《红楼梦》中,宝玉所衔通灵玉上也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且更让人大为惊讶的是,第二句惊人的相似!“仙寿恒昌”其实和“既受永昌”是一个意思!和前面所说的贾瑞和文天祥之间的关联一样,这都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刻意为之!

宝玉是“含玉而生”的,口中有玉,即为“囯”!(王的本意就是玉)这个“囯”字是“國”(国的繁体字)的异体字。这两个字曾经长期共存,在许多古籍中,“囯”字都是存在的。虽然这个字很生僻,但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这些书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就是“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表示和清廷的区别,特地用了这个“囯”字!

 

也正是因为宝玉即是影射着“和氏璧”这块天底下最为宝贵的玉,象征着最高皇权。为了显示出宝玉的特殊性,作者干脆也就不再替他找寻什么大名了,自始至终就称其为“宝玉”!

既然宝玉如此重要,那么对宝玉的争夺又象征着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