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红学家们难以解读的批语,何谓南直召祸?

(2017-05-28 06:22:29)
标签:

古典小说

红楼梦

明末清初

屠城

扬州十日

分类: 解读红楼

南直召祸的实病

 

确定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的那个“白骨如山”和“虎兕相逢”的“末世”之后,《红楼梦》这本在许多人眼里的“天书”也就变得十分的好理解了。

在甲戌本第一回中有一条很奇怪的批语: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这个批语本身并不高深莫测,用的也是极其浅显的文字,却难倒了众多的红学家。

那么这个“南直召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主流红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让人啼笑皆非的。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在《红楼探源》里推测:“大火无疑是一历史事实,可能发生在南京的某织造厂,也可能是江宁织造官邸起火。但曹的继位者隋赫德在奏报曹氏家产的摺子中,没有提及财物被焚等情况。曹寅的藏书也安然运到北京,看来这场火不像起于官邸。也许曹頫革职的直接原因是这场大火”。

红学泰斗周汝昌的推测:《红楼梦》开卷表面上写“姑苏葫芦庙”失火,其实是隐言“南直招祸之实病”。所谓“南直招祸”就是指曹雪芹父辈曹頫在万寿庵里为雍正政敌胤禟藏镀金狮子而招祸之事。

笔者认为,他们的解释都实在太过牵强。

为什么这样说呢?重点就在这个“南直”这两个字上。

众所周知,“南直”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而且只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南京周边地区称为直隶。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文即位,是为建文帝。其叔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即发动“靖难之役”,从治所北平一直率军南下,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取而代之,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明太宗永乐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时改庙号为成祖)。

朱棣登基后,深感南方反对自己的势力根深蒂固,日夜焦虑而心神不定,而自己的根据地却在北平。于是即有了迁回北平的打算。经过近二十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在永乐十九年,朱棣将京城迁到了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而南京作为陪都。从此,大明帝国实行南北两京制,北京和南京周边皆称直隶,即是北直和南直。

顾祖禹《二十一史方舆纪要》记载:“南直”为明朝应天府直属,相当于现在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是“南直隶”的简称。在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就有“话说国朝(明朝)有一位官人,姓权,名次卿,表字文长,乃南直隶宁国府人氏”。( 卷三 权学士权认远乡姑 白孺人白嫁亲生女》)

http://s11/mw690/003mlf0gzy7bpU7ukMq4a&690
(南直是明朝特有的地名。)

满洲人建立清朝后,“南直”这个地名很快就消失了。清朝并没有两京,只有北京,北京周边称为直隶,而南京则称为江宁府,属两江总督的辖区。据红学家们考证出来的《红楼梦》成书年代是为清中叶,距离南直这个地名的消失已经百有余年矣!正如同现在的人不会讲察哈尔省、热河省、西康省一样,只有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人才会对这些地名耳熟能详,甚至时常挂在嘴上之外,到了我们这代人,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有兴趣,恐怕早就将这些历史地名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吧!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作者和批者都应该是由明入清之人,他们对明朝念念不忘,仍旧将南京周边地区称之为“南直”,在批语中很是自然地写将出来。

那个这个“南直召祸”到底是指什么事件呢?

这个问题也并不难解,在上一回笔者论述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白骨如山”、“虎兕相逢”的“末世”,更确切地说就是明末清初的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实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应该就是指清军在南方对我华夏进行的无数次的屠城!

自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以来,清军在北中国可谓是势如破竹,如同秋天扫落叶一般,很快就席卷整个北中国,仅仅一年时间就拿下了半个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满清也会很轻易地拿下南半个中国的时候,却遭遇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笔者认为,葫芦庙失火就是影射满清在南方的大屠杀,在第一回是这样写的“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红楼梦》喜欢用谐音,比如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冯渊(逢冤)、卜世仁(不是人)等人名,这里的葫芦庙也应该是谐音——胡虏!

满清以异族入关,其文化极为落后、野蛮至极,这从其开国君臣的名字就可见一斑。清太祖名叫努尔哈赤,满语的意思是野猪皮,其弟舒尔哈齐,意是“小野猪”,另一弟弟雅尔哈齐,其意是“豹皮”。 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意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尔玛浑,意为兔子。其嫡长孙杜度,意为斑雀。其外甥库尔缠,意为灰鹤。上述努尔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孙、外甥的名字,都同动物有关。这充分说明了满洲人毫无文化可言,是地地道道的野蛮民族!

满洲人不仅在文化上落后,在制度也是。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他们上层的统治方式也是极为野蛮而原始的,关内的华夏儿女视之为野蛮人,以“野人”称呼。在文化灿烂、制度先进的华夏看来,满洲人就是胡虏!

本来天下是轮不到满洲人来占领的。然而,他们却幸运地像中了彩票一样,乘着明室衰微、中华内乱而发展壮大,继而在大汉奸吴三桂的指引下入关,如虎狼一狼吞食鲸吞了整个中国!

http://s14/mw690/003mlf0gzy7bpUa4l898d&690
(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清军杀人盈野,残忍至极。)

满清初一入关,就在山海关一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北方各地看满清狼虎之师来者不善,纷纷献城削发,在北方6省并无过多杀戮。而这也与他们当时还算比较宽容的统治方式有关,也对自己能否占领全中国不太自信。

随着一路势如破竹,满洲人越来越觉得中华可欺,其赤裸裸的野蛮本质暴露无疑。而此时的南方也展现出了较为顽强的抵抗力,而南明弘光政权定都南京,也成了满清统治者的一块心病。但自扬州冒出史可法顽强抵抗的势力,激怒了满清的统治者,于是在吞并南明江南七省过程才有惨无人道的杀戮,只是在扬州一地就杀害八十万人,一时间杀人盈野、血流成河,这也即是有名的“扬州十日”!

当然,满清的大屠杀并不仅仅只在扬州一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在满清征服中国的十八年间,杀戮汉人在五千万以上,当真是丧心病狂、惨绝人寰!

http://s5/mw690/003mlf0gzy7bpUcxmlK14&690
(王秀楚《扬州十日记》,屠城血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