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施活动化教学的策略三

(2018-01-03 14:37:55)

活动设计多样化,丰富教育内容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情、意、行,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从中得到感悟,以实现品德的不断完善。就活动化教学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游戏表演型、角色体验型、明理思辨型、成果展示型和探究实践型等不同的类型。

1)游戏表演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常采用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创设情景,激趣设疑→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小品表演,集体评价”的游戏表演活动模式。

①创设情景,激趣设疑——教师可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将课文内容改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放完一段后定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②分工合作,共商角色——先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每个角色的特点,然后分角色尝试表演。分组准备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尽情投入到角色表演中去,由于每个小组人数较少,学生可以人人参与。

③小品表演,集体评价——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上台把本小组排好的节目表演给全班同学看,而其他同学则要求边观看、边思考,然后集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小演员表演得如何,更重要的是评价表演者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到位,认识是否全面、准确。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展示学生的真实想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