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营里青涩的读书梦——(2022.08.22《泰州晚报》)

(2022-08-23 18:53:58)
分类: 散文随笔
  
  文 | 苏宝大

  前些日,整理满满当当书橱,从《复活》的书本里滑落出薄薄的白色封面小册子。捡起小册子,封面正中是三个黑体大字“借书证”,下方横着一排小字“上海市闵行图书馆”。册子末页,是借书人六小条注意事项。打开册子扉页,正中央贴有我一张一寸黑白免冠戎装照片。册子的发证日期是1980年4月28日。翻开第一页,一行行记载我借书的日期、书名、书号、书价和归还日期。第一行记载的是我第一次来借的是《傅雷家书》。再翻到借书记录的未行,时间定格在1985年12月8日,归还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夫人日记》的名著。
  我轻轻合上小册子,用手摩挲正反封面上因光阴的流逝,而留下的斑斑点点泛黄了的印痕。掐指一算,这本借书证它相伴于我已有41年了,而办这个证的那一年,我才19岁。时过境迁,昼夜交替,40多年光阴倏忽过去了。捧着这本借书证,它勾起了我军营里青涩的读书梦。随即打开电脑,用键盘敲下了我曾经的难忘的军营往事。
  刚入伍那年,闲暇时,我没啥爱好,唯有去闵行的新华书店购几本新书回来阅读消闲。那时,我们新兵发放的津贴费非常的低,根本就不够我买书看。我的江都邵伯的老班长姜玉潮看到我爱买书看书,觉得花销太大,就提醒我,上海大都市其实无需掏钱买书,就能天天有书看。我不信。姜班长说,等礼拜天我领你去闵行图书馆办个借书证。日后,果真不花钱就能阅读到任何一本书。从此,我将借书证当宝贝装进了我的抽屉里。
  自从有了这本借书证,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会去一趟图书馆,先还书,后借书。再利用晚上的闲暇时光,就着灯光如饥似渴地啃读各种的书籍,也就慢慢迷恋上了读书。
  借书、还书时间久了,我在闵行图书馆与一位身材苗条又时髦的中年女服务员慢慢相熟了,至今我也没有能把她忘了,因为她热情、好客、健谈又大方。
  有一次,我借的《沈从文散文集》,几天后,部队接到了作训部的命令,要去浙江的洋山岛进行为期几个月的军事演习。等我们部队演习归来,我就急急忙忙去还书。但我很清楚,按规定应该缴罚金了。我先与那位女服务员说出了迟迟未还书的缘由后,她很轻松地说,没事,好嘞,继续借吧,我们怎么能随便罚你们军人的迟纳金哩,再说你也有特殊情况的。
  转眼到了1985年底,我要退伍了。我去闵行图书馆归还最后一本《列夫托尔斯泰夫人日记》,就顺便把我要退伍的事告诉了那位女服务员。她惋惜地说,哦,你要退伍回家啦,那你以后还要继续好好读书呀。我看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知识储备积累也很丰富了,日后,可以尝试动笔写写了。我说,谢谢你善意的提醒,以后我定会考虑的。
  临别,她从柜台的抽屉里捧出一本《复活》名著给我,并说是她以前自己看的,现在赠送给我留念,并在扉页上写下赠言。我捧着那本有着分量的世界名著心情非常激动!
  一次相遇,终生难忘,感恩相伴,一路有你。这本写于1889年《复活》的名著,作者前后耗用了10年时间才写好的,真可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作者的苦心不为之过。这本书始终相伴于我已有大半辈子了,我一直珍藏,并反复阅读。我也绝没有辜负一个远方的又与我无亲缘关系的女服务员对我莫大的期望,文学也就自始至终成了我一辈子理想和追求。
  回来后,一颗爱好文学的心始终没有变,并苦苦蹒跚前行。一有闲暇,边看书边写日记。
  2003年我在单位学会了使用电脑,又突然苏醒了我文学的梦想,并学着用QQ邮箱向杂志和报社投稿。我这辈子最崇拜的就是赵树理,喜欢他的充满了泥土气草根味的语言,欣赏到近于崇拜。我更知道他当初投稿遭到了多少次的退稿,赵树理说:装满了一大箱,细数一下有三千多份退稿,但他愈挫愈勇,呕心沥血,刻苦写作,终于成了杰出的农民作家。日积月累后的这几十年,我所取得的成就绝对是可喜的。

(刊登2022.08.22《泰州晚报》副刊)
军营里青涩的读书梦——(2022.08.22《泰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