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实践十六/读书笔记五十二之《月影》 【日】 吉本芭娜娜

(2013-12-07 15:00:09)
标签:

杂谈

渴望解脱的治愈仪式  鬼神信仰的实质

小说《月影》是吉本芭娜娜的毕业创作。主要讲述了少女早月因其男友死于交通事故而悲不自胜,每日坚持晨跑,以此来纾解内心的哀伤。其间偶遇了奇人浦罗,从而有远见了百年一遇的景象:“在清晨的薄雾中,她隐约看见男友微笑着朝她挥手作别,然后渐渐淡去。这次特殊的重逢,成全了早月怀念的心,让她从此能够重新面对现实生活”的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

这篇小说一如既往的保持了吉本芭娜娜哀伤明媚的主题风格。不同于《厨房》和《满月》的是她加入了新的元素,即巫术,或者说是通灵。通过活人的执念来发起的一场治愈仪式。

在通灵这场治愈的意识中,在对岸显影的男友其实是回归的魂魄。而这种理念要为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所接受的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吉本芭娜娜构造了这样一个桥段来让故事开始神秘起来:主人公早月在桥头遇见一个神秘女孩,女孩告诉她,不久之后在这个地点将发生百年一遇的奇幻现象。对于这种不可能的存在,常人是不会相信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骗术。而对于心灵急需抚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一个莫大的机会。所以,尽管早月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去看了。

她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亡友。而通过看见亡友出现对岸,深情凝望着她,然后挥手向她告别的这场正式的告别仪式,她终于可以摆脱如影随形的死亡,勇敢活下去,毫不迟疑去爱。毕竟,那种突如其来的死亡让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来接受,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如今,心结已解,早月忘却了这场仪式,重新开始面对新的生活。所以,结尾早月顿悟到:“一段旅程结束,下一段又会开始。有的人会再度重逢,也有的人不复再见。还有人会在不知不觉间悄然离去,或只是擦肩而过。在同他们寒暄的时间里。我将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澄澈。凝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我告诉自己:要活下去。”吉本芭娜娜的本意:“生命是一个疗伤过程”的理念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得到实现。

通灵其实就是一种人们假想的通过仪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的秘术。有时候信仰这些是因为它的功能恰恰在于“心理转换”。而早月因为自己的男友的突然而逝而痛苦不堪,无法安然入睡,处于一种绝望无助的状态。当被告知通灵可以见到逝去的亲人或爱人时,精神必定受到极大的鼓舞,情绪上趋于稳定。因为他们的执念得到纾解,情感得到释放。所以病人或者深深痛苦的人自我纠结的东西会通过产生幻觉来化解,而这对康复病体或者走出阴影和痛苦有很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人类自降生以来,就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巫术在日本就像印度的佛教一样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信仰,他们他们有相同的起源目的,即安抚人心。对于某些信仰鬼神的人来说,他们只不是想要通过鬼神,或者灵媒,或者通灵感应等一系列神秘的方式来展开心魂之重建与疗愈而已。

如果要深究吉本芭娜娜在文中特殊构造的环节的话,那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毕竟,她想要表达的只是一场治愈的仪式,让主人公能顺利的摆脱痛苦,重获新生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