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山水画史

(2016-03-25 13:07:02)
标签:

文化


明代山水画
   明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也得到进步,他们中不少是父子相承或师徒传授,山水人物兼长是绘画 的多面手。艺术上重视造型能力。明初以戴进为重,由其为浙江人,后将其并为浙派始宗。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戴进初为银工,所造钗朵、人物、花鸟,精巧绝伦。原想以此手艺传于世,后见销售饰物者称为自已制作,遂愤然改习绘画。他早年已负盛名,宣德年中被荐入宫中,画院中画家在仁智殿呈画,第一幅画就是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一红袍人垂钓水边。原本画家敷红色最难,戴进独得古法,但为同道所嫉妒。待诏谢环乘机在宣宗面前挑剔说:“画虽好,但很鄙野。”宣宗问故,谢回答:“红品,官服色也,用以钓鱼,失大体矣。”宣宗点头称是,于是戴进被排挤。戴进在京不得志,回杭州,以卖画为生。后虽曾一度入宫,但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戴进的父亲戴景样是个画工,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女婿王世祥,弟子方钱、夏芷、夏葵等,形成浙派体系。戴进绘画技艺比较全面,山水、人物、花卉都有所擅长,面貌也多具变化。他的山水画,取法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名家,兼用元人水墨法的传统。大幅山水画尤妙,境界开阔,使人有“凌虚御风,历览八极之兴。”画风 上以院体为主,画面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也有师法宋人的两种面貌,并兼有融合宋元 水墨画法为一体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面。
  明初山水画家还有一人应该提一下,那就是吴伟,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武昌)人。少年时生活孤苦,流落于南京,为钱昕收养,后为当时王公贵胄所赏识,声名日起。成化、弘治时,以善画,先后两次被召入宫,授锦衣镇抚,赐“画状元”印。不久,辞归南京。正德初,再次被召见,因饮酒过量,未及上路便醉死南京。吴伟擅山水、人物,面貌有粗笔和工笔两者之长,早期白描师李公麟,粗笔法梁楷。山水远师马、夏,近受浙派戴进影响,因其粗细兼备,水墨淋漓的风格被称为“江夏派”。善画大屏巨幛,当时南京寺观壁画多出于其手笔。早期人物代表作是上海博物馆藏的《铁笛图》卷、故宫博物院藏《问津图》卷、《歌舞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洗兵图》卷。中年时粗笔人物山水画有《柳阴读书图》轴、《灞桥风雪图》轴及《长江万里图》长卷、《渔乐图》轴,后两图反映了他的粗笔写意山水的雄伟气势。吴伟画风在成化、弘治年间影响很大,追随他的画家有张路、蒋嵩、汪肇、郑文林、朱邦、史文等,都是职业画家,以张路的成就最为突出。
   到明中期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者是均出自于姑苏,号称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常草草点缀,即得意趣。亦常题诗词于画上,当时人称他为“二绝先生”。画宗黄大疾、吴镇,自成一家笔法。亦工墨笔花鸟,和他的学生文征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又与文征明、唐寅、仇英称“明四家”。他每画一画,落笔点苔,绝不苟且。他能从多方面摹习古人,又加自己的创造,更参以二米的笔趣,善用粗笔,圆润挺劲,厚重凝炼。出入于宋元名家,创作态度极为慎重。代表作品有:《蜀葵图》、《策杖图》、《蕉石读书图》、《弈棋图》、《桃花小鹅图》、《高枕听蝉图》、《三桧图》、《山水读书图》、《慈鸟图》、《虞山古桧图》等。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 、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奶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用中|《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唐寅(1470-`524)明代杰出画家,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还有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刻苦学习,有才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为应天府第一名解元。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十岁时因科场案,而边累入狱。后发往浙江为吏,游历匡庐,天台、武夷等名山,鬻画卖文,名重当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画初师周臣,后师法沈周。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尤精山水、仕女,格韵沉郁,风骨奇峭,能自出新意。深得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以及元代越孟? 、王蒙、黄公望等诸大家笔法。笔墨灵秀润密而有韵致。故有人说他,“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清恽寿平的画跋里称他:“笔墨灵逸,李唐画之迹,为之一变”。书法亦有功力,写得俊迈轶群。作品有:《落霞孤鹜图》、《震泽烟树图》、《秋村图》、《虚阁晚凉图》、《江南农事图》、《藕香图》、《云槎图》、《玩月图》、《山路松声图》、《杏花图》、《兰亭图》、《秋风纨扇图》、《孟蜀宫伎图》、《洞箫仕女图》以及《桃花坞图卷》等。
  仇英(约1509-1551)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临摹的古画很多,对赵伯驹、赵松雪画用功颇深。作品有《金谷园图》、《汉宫春晓图》、《右军洗砚》、《职贡图》、《文姬归汉图》、《柳塘渔艇》、《桃村草堂图》、《上林图》、《观瀑图》、《梅石抚琴图》、《秋江得渡图》、《九歌图》、《子虚止林二赋图》、《赤壁赋图》、《桃源仙境图》、《陆羽煎茶图》、《孤山高士图》、《王子献移竹图》、《修禊图》、《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等。
  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说
董其昌(1555一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土,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文,尤擅书法,能画山水画,家富收藏,社会地位和修养都促成了他在文人画方面的名望。
  董其昌画山水取法董巨、倪黄及二米,重视笔墨趣味,而形象景物不免脱略,缺少真实感。他虽然也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但他的绘画恐主要靠临仿, “日临树一二株,石头土坡随意皴染,五十后大成,犹未能作人物、舟车,屋宇,以为一恨,喜有元镇(倪瓒)在前为我护短,否则百喙莫解矣”。这段带有自嘲语气的话就是他学画途径的自白,他的画重笔墨而弱于形象丘壑,宗此派者称为“华亭派’。 “松江画论笔”即指此。董其昌的论画观点,被后人集中辑于《画旨》、 《画眼> 《画禅室随笔》等书中。其中最著名者为“南北宗”等论点,他认为:‘禅家有南北两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啸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躁、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董把绘画发展分为两大系统,以王维、荆关董巨下迄文沈为一体系,称“南宗”;以李思训至马夏之勾斫及青绿为一派,称“北宗”。但历史本来面貌并非如此,王维画迹不存,据载其画风亦有近李思训者,荆关亦非用渲淡而更多的是劈皴,他们的艺术锤炼道路更不能用“顿厝”、 “渐修”来区分。这里,董其昌{以是讲历史,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倾向性,‘即褒扬“南宗”,抑贬“北宗”。 

清代绘画
(一)、 “四王、吴、恽”
  清初画坛上视为正统者是在董其昌“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批画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翌、王原祁。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太仓人,出身官僚家庭。他在明未曾任太常寺奉常,入清后没有作官。王冢富有收藏,他学画时曾直接受到董其昌的指导,其绘画思想上完全秉承董其昌“南北宗’,论的衣钵认为“画家正脉自元季四大家、赵承旨外,吾吴文、沈、唐、仇以及董文敏,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学古”。他一生追纵元人笔墨,尤 推崇黄子久,善以渴笔皴擦,表现“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效果。
  王鉴(1598—1677),字元照,号湘碧,太仓人,为明代文豪王世贞之孙。崇祯八年(1635):曾任廉州‘(今广东合浦)知府。收藏古书画名迹甚多。他一生专注伤古,精通 画理,I临仿过不少宋元名迹,他不像王时敏只追纵黄子久一家,而是崇仰董源、巨然,技巧比较全面,亦作青绿设色山水,功力颇深。但也始终跳不出古人窠血。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为王时敏之孙,直接受祖父指授,绘画上完全摹仿黄子久笔墨,干笔皴擦浅绛设色,自栩为笔瑞如金刚杵,但章法多雷同,缺少变化。王原祁在康熙九年中进士,一直混迹官场,康熙三十九年入直南书房,任侍讲侍读学士,户部左侍郎。以后又相继奉命担任《佩文斋书画谱》编纂官和《万寿盛典》总 裁官,颇受康熙皇帝尝识。
  王晕(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中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王晕的祖辈均善绘画,王晕受家庭熏陶,幼年学画从仿古入手,青年时为画商复制古画,临黄公望山水几可乱真,其才能被王鉴发现,收为弟子,指导王晕习字读书,钻研画理,观摹名迹,后又推荐给王时敏,王时敏颇叹服其才能: “此烟客师也,乃师烟客耶?”携其游历南北各地,而尽览收藏家之秘藏,画艺大进。康熙三十年(1691)应诏主画《康熙南巡图》,得到朝野重视。后南归居家二十余年,以卖画为生。王晕学画虽从临摹入手,但他不局于一家,涉猎颇广,能体会古人技法之精微,刻意力学,以传统技巧根砥深厚笔墨纯熟见称。他认为当时画道衰微不振系由于“晚近支派之流弊”纵览上下千余年数百种名家作品后, “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如此,非区区一家一派所能尽也”。他力倡“以元人笔墨、运宋人邱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的画中有实景,能融汇各家,笔墨明快,章法也多变化,但有时用笔过于刻露。

吴历(1632-1718)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他与王 同时王时敏,工诗擅画,书法宗苏东坡,画宗元人,长于大疾笔法,又善鼓琴,清洁自好。不偕于世。他师古但不偏重摹古,能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而且重于实景取材,所画气魄雄厚,皴染浑穆,叠嶂层峦,气韵深沉,不取媚于人。他用笔纯用中锋,谨严厚朴,笔触沉着,无轻飘之气。构图新奇,结构严整,古健沉雄,具有独特的面貌。其诗文水平亦高,平素以卖画为生,始终是布衣,表现一种“淡泊明志”的行止。他四十四岁以前接近佛教,后又按近天主教,晚年入耶稣会,对名西满。其代表作品有:《早雪图》、《琵琶行图卷》、《湖天春色图》、《秋林步月图》、《秋寺晚钟图》、《山村田舍图》、《仿松雪仙居图》等。著有《墨井画跋》、《三巴集》等行世。
  恽寿平(1633~1690),清代画家,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江苏武进人。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清初四王及吴历合称“清六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


  清初四僧  
  清初画坛上,除四王的正统山水,以追求摹古为宗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在江南地区,尚有一些山野文人画家,他们敢于突破前人陈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并对近代山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清初四僧:朱耷,石涛,弘仁和髡残
  朱耷:(1626-约1705)清代杰出画家。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 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原名统? ,江西南昌人。明宗室,甲申后,结束了他早年的贵胄生活,为躲避灾祸,隐姓埋名,寄悲愤凄凉之情于书画。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削发为僧。善画花花鸟竹木,以简略见胜,独出新奇。书法古朴,有晋唐之风。写意花鸟画脱胎于明林良、徐渭等人,笔墨精练,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自成一格。画山水,大都是荒岭怪石,表现了“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画花卉多写芭蕉、枯荷、古松;画鸟,多无名之鸟,画鱼,多无名之鱼,大都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冷酷逼人。表现出作者的高傲、冷漠和仇视现实的精神状态。他的书法亦能博采众美,独标一格,具有点划流美、挺稻遒劲的风神。其作品流传至今的颇多。代表作有:《河上花图卷》、《藤月图》、《鱼鸟》、《松下鸣禽图》、《荷花水鸟图》、《山水图》等。曾编修《青云谱志》并做了跋。
  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他轻视泥古不化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要“借古以开今”,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他的皴法是为山川“开生面”,用得很灵活。他分析画中的“点”说:点有雨雪风睛,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恶化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洞洞,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似焦似漆,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直到年老力衰病重时,仍作设色山水册书画各十二帧。作品有:《松鹤图》、《十六阿罗应真图卷》、《疏竹幽兰图》、《枯墨赭色山水》、《云山图》、《兰竹图》、《乔松图》以及《山水册》。
  弘 仁:(1610-1663)清代著名画家。僧。俗姓江,名舫,字鸥盟。《浙江传》说他名韬,字六奇,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浙江学人,又字浙江僧、无智,梅花古衲。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甲申后,弃发为僧。工诗文,擅长山水,喜仿云林,深造妙境,虽学宋、元各家,但又直师造化,自题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画有卷册多种,笔墨秀逸,风神洒落,还有设色山水和墨笔山水长卷,均为精绝之作。他的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掩映生姿,当时极有声誉。休宁古为海阳,他和查士标、汪之瑞、孙逸,被称为“海阳四家”。学他画风的有祝昌、高翔、秦涵等人。代表作有:《乔松羽土图》、《松石图》、《黄山蟠龙松》、《梅屋松泉图》、《黄海松石图》等。
  鬓 残:(1612-约1674,一作1612-1692后),清代著名画家。僧。俗姓刘,字石溪,又字介丘,号白秃、电住道人,一号? 壤,自称残道人,阉住行人,晚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年后常期住在金陵牛首山幽栖寺为堂头僧。性直而寡言,不忘明朝,与顾炎武等多有交往,多病。擅画山水,曾受到王蒙影响,然多游名山,注重景物气氛描写,笔墨苍莽高古,奥境奇辟,缅邈幽深,长于干笔皴擦,随意点染,有引人入胜之妙。在气韵高古中见新意,浑厚中见清秀。其林峦幽深,沉郁谨亚,有淳雅之趣。代表作有:《秋山记事图》、《报恩寺图》、《烟波泛艇图》、《从对双溪图》、《溪山闲钓图》以及《山水册》等。  
  明清之际,常由于不同地区的绘画中心的画家聚集,而被称为不同派系,这些画家的风格不尽相同,但其中独具成就 的画家却很多,影响很大。其中以安徽江苏两地最多。
  萧云从:(公元1596年—公元1673年),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石人、梦履、梅主人、钟山老人,明末清初画家。安徽人。他山水画广学唐宋元明各家而自成面貌,行笔方折枯瘦,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之致,气格高森苍润,人称姑熟派。人物画继承李公麟白描法又有发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曾帮助芜湖锻工汤鹏创造铁画艺术,并长期与之合作。笔意清疏韵秀,饶有逸致。他的个性耿直,不愿为清朝人作画,后来被迫在太白楼作《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名山壁画4堵,从此绝笔。他还精于画人物,他绘《离骚图》、《太平山水图》,曾雕版印行。传世作品有:《西台恸哭图》轴(写宋末谢皋羽登七里泷西台恸哭文天祥)、《仙台楼阁》轴等,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秋山行旅图》卷,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梅花图册》,藏故宫博物院;《云台疏树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设色山水图》长卷,辑入《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他的著作有《梅花堂遗稿》、《易存》、《韵通》、《杜律细》等,均未印制发行。
  新安一地清初画风极盛,早其以梅清为黄山派主力,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慎人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主力。另外还有程邃,郑蚊,戴本孝等遗民画家。他们大都宗法元人,以山水著名,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
  守的遗民画家他们大都宗法元人,以山水著名,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qA.,明时秀才,明亡后专事书 画,家资富有,多收藏金石.文物,及宋元名迹善画山水,初学倪瓒,后参以吴镇,清劲秀逸 气韵荒寒,丰神濑散,画出一片脱离尘寰间的境界,以生冷的风格形成独有的特色。
  孙逸,字无逸,号疏林,休宁人,流寓芜湖,画山水与萧云从齐名,曾绘歙山图24幅刻版刊行。汪之瑞,字元瑞,亦休宁人,性隋豪迈,以渴笔焦墨画山水.悬时中锋;遇酒酣兴至, 落笔如风雨骤至,是在遏止不住的激情下作画的,他的画用笔简老,意境幽淡,亦为人所重。
  程邃(1605—1691),字穆倩,自号垢道人,新安人,品行端正,明末耐常与黄道周往 来,议论国家大事,明亡后隐迹南京、杨洲,以书法篆刻为生,他的画 用渴笔焦墨仿王蒙 画法,沈厚朴买,用笔估瘦。他的画冈影响到后来高风翰等人 
  郑瞍(1607—1682尚在), 罕慕倩,歙县人,家中藏书甚多,明亡后野服如僧,每谈及往事辄悲泣不已,画山水亦师元人戴本孝,字务,号鹰阿山樵,休宁人,其父戴重于明亡后绝食而死,戴本孝坚守父志, 以布衣终生,戴氏曾游华山,写华山册,又游黄山写黄山胜景,山水亦以枯笔焦墨仿元人画 法,小幅及册页颇有精妙者。
  无论是新安画派中的海阳四家,还是程邃等亡明遗老,画风上大都受元人影响,枯笔焦 墨,取景荒率清幽,以写其心埴。由于他们人品高雅,又富文学修养,很受人敬重。查士标 程邃等流寓居杨洲,予安徽扬州绘画以相当影响。
  江苏自古是人文荟萃地区,南京是明代留都,又是弘光朝首都,文风亦盛,清初,这里出现了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
  龚贤(1607—1664),字半千,又字野遣,号柴丈人,原籍昆山,后流寓南京,明亡后一度飘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半亩园扫叶楼,卖画课徒,生活清苦。龚贤能诗,对 唐诗有很深的造诣,山水画则崇尚董源、吴镇,但主张师法造化,反对因袭。他善用多层次的积墨, 塑造南京一带山水,深沉雄厚,予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他强调邱壑的经营构思,认为山水景物描绘应“奇”而“安”,即要真实合理又要不一般化。尝谓“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成功的作品应达到‘愈奇愈安”,真实动人龚贤教授绘画所用范本采用图文并茂形式,讲析山水树石及笔墨章法,浅近易懂,其中文字部分曾由后人整理为<画诀》、《柴丈人画说>等。
  和龚贤同时看尚有樊圻(字会公)、高岑(字蔚生)。邹?(字方鲁)、吴宏(字远度)、叶欣(字荣木),胡造(字石公)、谢荪(字天令)等与 贤并列为“金陵八家’。他们都以山水为专长,有的兼画花卉人物,风格并不一致,水平也有高下,但都与董其昌、四王—派迥异,有不同程度的创
造性又有歙人程青溪寓居南京,都诗善画,与髡残并称为“二溪”,其论画谓:“北宋人干岩万壑无—新减元人枯枝瘦石,无—笔不繁”,颇有见地 
  又有明代儒生张风,字大风入清后隐迹南京司庙,生活清苦,画山水人物,常以古代高士为题材作画,简率生动,另具一格。
南京清初绘画活动中, 《芥子园画传》的编印也值得一提,画传系戏曲理论家李渔之婿沈心友以其原存明代李流芳课徒画稿43幅为基础,又请画家王概增编至133幅,并附有模写古人画式40幅,卷首附有学画浅说,全书图文并茂,举例说明, 成为初集山水谱五卷,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彩色套版印成。此后又请杭州画家诸曦编绘竹兰谱,王蕴瑚绘梅菊及花鸟草虫谱,由王概、王善王臭兄弟编订,于康熙四十年(1701)彩色套(p画谱之编印末时已有,明代中叶渐盛, 《芥子图画图传》图文并茂,浅显易懂,便于初学者掌握技法,故风行一时,但在当时因袭模仿风气下,此书也起了一些副作用
  清初在其他地区以遗民面貌出现而又擅长书画的还有傅山、归庄、项圣谟等人他们常通过山水梅竹等题材或描绘隐居的志趣,或表现对河山大地拘热爱,或显示坚贞的气节,更在题跋中抒发其感慨之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