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接纳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已发公众号)
(2022-10-30 05:29:51)
标签:
雷歌人生感悟成长记录健康情感 |
分类: 代表作品 |
回望六十年的生命旅程,雷歌越来越发现,学会接纳其实是一个人一辈子都需要努力的修行。雷歌以为,一个人一辈子,在一直不放弃努力的情况下,就要既学会接纳与自己和谐相处,也学会接纳与不同类别的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不放弃追求的背景下,想方设法学会接纳所有的开始、过程与结果,既包括学会接纳自身的成功与失败、成绩与不足,也包括学会接纳他人的误解与埋怨、指责甚至谩骂,还包括学会接纳与不同性格、不同脾性乃至歪瓜裂枣一类人的和谐相处。换一个角度,这也可以看做是对俗语“努力过了不后悔”的另一种解读。
回首雷歌矫正口吃的数十载艰难路程,其实就是学会接纳的极好例证。2010年5月,雷歌在《矫正口吃十四要》一文中明确提出:矫正口吃必须坚持口吃不是病、口吃不可怕、口吃可矫正、矫正口吃贵在坚持等四项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四要主张:一要明白口吃只是一种不良的说话习惯,二要明白口吃现象人皆有之,三要清楚压根儿就不会有人在乎自己口吃,四要透彻理解“知错就改改了就好”的真实含义,五要坚信口吃现象能够彻底矫正,六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七要主动克服自我中心、自卑、急躁等性格缺陷,八要主动克服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九要始终坚持自重自爱、主动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十要主动告知身边人自己是口吃患者,十一要坚持抬起头颅做人、挺起胸膛做事,十二要坚持大声朗读绕口令、法律条文等难读难懂文章,十三要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十四要树立正确的成功矫正口吃标准。而今看来,《矫正口吃十四要》无非就是想明白告诫口吃朋友:一定要学会接纳口吃,学会与口吃交朋友。说句实在话,数十年来,雷歌就是在不断接纳口吃、不断与口吃交朋友的过程中成长、成熟,乃至成功的。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明确开导弟子:要学会与“三季人”相处,根本没有必要与“三季人”争输赢。这分明是孔子在告知天下人:一定要学会接纳身边不同类别的人。据记载,一天,子贡在打扫庭院时,有人来找孔子说要请教时间问题。子贡说自己可以解答,用不着找孔子老师。于是这个人就问:“一年有几季?”子贡回答说有四季。来人说子贡错了,一年只有三季。子贡据理力争,来人也毫不示弱。听到争吵声,孔子出来询问原委,观察了一下对方,然后平静地说:“一年只有三季”,还责成子贡向对方道歉。那人听了非常开心,一转身就离开了。子贡不解。孔子说:一年确实有四季,只是刚才来的这个人,一身通绿,分明是蚱蜢,而蚱蜢是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三季,从来没有见过冬季,所以在蚱蜢的世界里只有“三季”,你和它争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结果的。
故事里,孔老先生分明是在告诉人们,一定要更宽容地接纳身边的人与事,包括那些看起来无法理喻的人,因为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世界观迥异,乃至导致沟通不畅甚至遇阻等等情况发生。如果因为对方的不可理喻、沟通不畅而影响自己,甚至引发踢猫效应,最终得不偿失的很可能还是我们自己。
雷歌以为,一个人一辈子,我们既需要学会接纳,也需要学会被接纳。因为学会接纳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动。如果我们是一个不肯接纳他人的人,那么也很有可能永远不被接纳。只有我们学会了接纳别人,又学会了被人接纳,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充满温暖、越来越充满爱,进而让爱流动起来,形成爱的循环,我们也就自然地生活在爱的温暖氛围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