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加上框线,画面看上去会显得四平八稳,持重很多。然而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些明明是想象力狂野奔放的绘本,偏偏也要加上一个框线——是要遏制住无拘无束的幻想吗?
有的绘本在画面上没有框线的束缚,自由自在;也有的绘本在图画的四边加上了一个用线条或留白围住的方框,如绘本《当我想睡的时候》就加了黑色的框线,《野兽出没的地方》则是用四周的留白来作为框线的。
为幻想加上真实的特质
佩里·诺曼德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曾经提到:谈到设计效果,边框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在严格限定的边框中呈现的事件暗示着超然和客观,许多描绘幻想世界的插画家都关于运用这种手法。图画书中的白色边框,比如奥尔斯伯格的《极地特快》,诺兰的《恐龙梦》,还有奥斯本的《月骑士》,都为书中描写的奇异事件增加了一层客观、真实的特性。
很多时候,作者为了给亦真亦幻的故事增加一种真实感,会特意加上一圈宽宽的留白框线,收敛了故事的幻想性。
框线的粗细和颜色
不只是加不加框线,有时候框线的粗细和颜色也会让作者费尽心思。
1999年凯迪克奖金奖作品《雪花人》是一部传记题材的作品,叙述了美国农夫威利用显微摄影技术拍摄雪花照片的故事。绘本图画中的框线又黑又粗,既有装饰效果,又与版画风格的画面自成一体,一点也不觉得生硬,让这个关于雪花人一生的故事充满了一种厚重而又让人缅怀、追忆的感觉。
不过,画家偶尔回来一次小小的突围,让画中的人物冷不防地探出框线之外,打破平衡,活跃一下画面。
在《你很快就会长高》中,为了形容这个人长得多么高,头都顶出了框线。